鸡沙门氏菌病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和火鸡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最初命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后改名为“鸡白痢”。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各地常有流行。患病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患病小鸡表现衰弱,拉白粪,发病急,死亡快。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白至灰黄色坏死性结节。
1、鸡白痢:主要侵害雏鸡,出壳后 2周内的幼雏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成年鸡常呈慢性或隐性感染,并可引起垂直传播。 症状:胚胎期严重感染,多为死胚或弱雏,出壳后1~2天内死亡。部分外表健康雏7~10天发病,随即死亡。多数病雏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而急促,发出尖叫声,排出白色糊状稀粪,污染肛周。3周龄后的病雏,由败血型转为白痢型。成年鸡感染常无临诊症状,母鸡产蛋量和受精率降低。有的感染鸡因腹膜炎,呈“垂腹”现象。 病理变化:雏鸡:主要表现为肝肿大,呈土黄色;胆囊扩张,脾肿大;卵黄吸收不良;肾呈“花斑”状。盲肠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肺、心肌表面、肝、脾、肌胃肌肉、小肠等脏器表面有隆起的坏死结节。成年母鸡:多为卵子变形、变色,有腹膜炎,伴以急、慢性心包炎。成年公鸡: 睾丸极度萎缩,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稠密的均质渗出物。
2、鸡伤寒和副伤寒:鸡伤寒和副伤寒都是由禽沙门氏菌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主要表现肠炎和败血症。其区别点在于病原的血清型和致病性不同,致使易感鸡的日龄和症状的表现有所差别,但两者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症状和病变:鸡伤寒表现:体温升高,萎顿,食欲废绝,腹泻排出黄绿色的稀粪,鸡冠呈暗红色,致死率10~15%;肝肿大,淤血,呈青铜色,常有散在灰白色坏死小病灶;胆囊肿大,小肠粘膜增厚,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母鸡的卵子出血、变形或腹膜炎;禽副伤寒:出壳2周龄以内呈急性经过,日龄较大为亚急性经过。病鸡表现为嗜睡,食欲大减,水样腹泻,消瘦,衰竭死亡。病死率与管理和日龄大小有关。病变:肝脾出血呈青铜色,有坏死灶,心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有高度易感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出雏季节多见。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通过交配传播。雏鸡通常表现为急性全身感染,病雏鸡以精神倦怠、白痢为特征。病变主要是肝的肿大、出血、充血。以肌、肺、肝、盲肠、大肠有坏死灶或出血;成年鸡则表现为局部和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下降。极少数腹泻、排白色粪便,有的因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 加强管理落实综合净化措施
1 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度要维持恒定,垫草勤晒勤换,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饲料要配合适当,防止雏鸡发生啄癖,饲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
2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包括工作人员防疫卫生,消毒制度。出入车辆及人员的消毒卫生,环境与饲舍的定期消毒,消毒池的建设等;孵化器在应用前,要用甲醛气雾消毒,育雏室和一切育雏用具;种蛋收集后进入库房之前需即时蒸熏消毒,种蛋进入孵化器后,进行第二次熏蒸消毒(甲醛与高锰酸钾和水比值:30:15:15)。当出雏60—70%时,以40%甲醛对雏鸡熏蒸消毒,让其自行挥发。
3 执行定期检疫措施,定期对种鸡群检疫是消灭带菌者,净化鸡群鸡白痢的最有效措施。应用全血玻片凝集试验方法,一般种鸡群的检疫每年需进行2~3次,第一次可在40~70日龄之间,应连续检疫1~2次,每次间隔10~15天;第二次应于全面开产后进行,坚持淘汰阳性鸡,以达到净化鸡场的目的。
4 对新购进的鸡,应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有助于控制发病。加强管理落实综合净化措施。
5 从多年的育雏经验看,要预防好鸡白痢,在饲料管理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对育雏温度的控制。无论是采取哪种育雏方式,都要使用育雏室内达到所需要育雏温度,否则的话,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无论使用什么药物也可能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当采用地面平养、火炉或火炕取暖时,如果育雏室面积或空间较大,一开始可以先用饲料油脂隔开一块较小的空间进行育雏,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再逐渐扩展育雏空间,这样有利于对温度的控制。立体笼式育雏时,可在育雏室内多设几个取暖点,以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在实际生产中,宜提倡高温育雏法。即前三天育雏温度达到36—38度。然后每天降0.5度,直至降到21度。夜间比白天高1—2度。首先,采用高温育雏,可以促进雏鸡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鸡出雏与入舍时温度差造成的冷应急,降低鸡白痢和痛风病,明显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其次,对育雏前的消毒工作,对育雏舍内温度、风度、育雏密度的控制等也不能忽视。另外,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可在5—7日龄内,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对鸡白痢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以治疗量*连用3—5天。 药物治疗:
化类药物:磺胺类、呋喃类、抗生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氨卞青霉素、环丙沙星、土霉素等)对本病都有疗效。处方:1~3日龄雏鸡用0.03%浓度的痢特灵拌料;4~14日龄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0.05%~0.1%氯霉素拌料,连喂5天停3天后再喂;0.1%~0.2%土霉素拌料;100毫克/千克浓度氨苄青霉素饮水,连饮7天停3天;50~100毫克/千克浓度强力霉素拌料或饮水,连喂7天停3天;100~200毫克/千克氟哌酸拌料,连喂7天。
用药物治疗急性病例可减少雏鸡的死亡,但愈后仍带菌,仅有短期的经济意义,药物治疗不能代替净化、主要靠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微生物制剂:近年来微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方面有较好效果,这些制剂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价廉等,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在用这些药物的同时及其前后4~5天应该禁用抗菌药物。如促菌生,每只鸡每次服0.5亿个菌,每日1次,连服3日,效果甚好。剂型有片剂,每片0.5克,含2亿个菌,胶囊每粒0.25克,含1亿个菌。这些微生物制剂的效果多数情况下相当或优于药物预防的水平。 本帖最后由 通航 于 2016-3-26 09:13 编辑
中药治疗:
1、雄黄10%,藿香10%、滑石10%、白头翁10%、马齿苋15%、黄柏10%、马尾莲15%、诃子15%,共为细末,按日粮5%添加,治愈率较高。
2、白术15.0克、白芍10.0克、白头翁5.0克,研细过筛,按每只雏鸡每天0.2克的用量拌料,连用7天。
3、苍术2份,厚朴、白术、干姜、肉桂、柴胡、白芍、龙胆草、黄芩各1份,按用药要求炮制后,制成干粉,混入适量木碳末。大鸡每次5克,小鸡2~3克,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用5~7天,可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鸡腹泻症。
4、马齿苋30g、黄柏15g、凤尾草20g、野菊花30g、白头翁30g、辣蓼20g、穿心莲20g、五倍子15g、垂盆草20g、山楂25g混合研末,按l%~2%比例混入饲料喂3~4d,或煎水让鸡自由饮用2~3d;验方二:鲜马齿苋1000克,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将鲜马齿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或白糖适量。马齿苋清热解毒,杀菌止痢。白蜜调味和中。此方对急性菌痢、便下脓血,有明显疗效。
5、用杨树内皮2.5千克,加水10升。文火煮至5升即可,放凉时用。初生雏4 500只,从脱壳后第八天开始,每日饮水中加煮药液2升。以后每日递增200毫升,至全量4升为止。可预防雏鸡白痢病,并有促进雏鸡生长的效果。
6、把鲜洋葱捣烂后,每5公斤饲料加入1公斤洋葱,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4天,鸡白痢即可治愈。若结合喂给治白痢病的其它西药,效果更佳。
7、黄连20克、黄芩30克、黄柏20克、焦楂30克、桅子20克、苦参20克、五倍子20克、秦皮30克、甘草15克、二花20克、肉豆蔻20克、陈皮30克、白头翁20克,水煎服,1日3次,连续3天。方剂为300~500只成鸡的用量。
8、黄连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山楂30克、桅子30克,水煎服,1日3次,连续3天。方剂为300~500只成鸡的用量。
9、白头翁50克、黄柏30克、黄连30克、秦皮30克,水煎服,1日3次,连续3天。方剂为300~500只成鸡的用量。
10、乌梅30克、干柿30克、诃子20克、黄连30克、姜黄30克、黄芩30克,水煎服,1日3次,连续3天。方剂为300~500只成鸡的用量。
11、白头翁、白术、茯苓各等份共研细末,每只幼雏每日0.1~0.3克,中雏每日0.3~0.5克,拌入饲料,连喂10天,治疗雏鸡白痢,疗效很好,病鸡在3~5天内病情得到控制而痊愈。
12、黄连、黄芩、苦参、金银花、白头翁、陈皮各等份共研细末,拌匀,按每只雏鸡每日0.3克拌料,防治雏鸡白痢的效果优于抗生素。
13、蒲公英、甘草粉碎后,以10:3的比例混匀,按2%添加于雏鸡日粮中,出雏后连喂3周,防治雏鸡白痢的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产生耐药性的鸡群。
14、白头翁、蒲公英、葛根、乌梅各40克,黄芩、金银花、黄柏、甘草各30克,各药粉碎混匀,按1.5%添加于雏鸡日粮中,防治雏鸡白痢效果好。
15、将白头翁、苦参、龙胆草等药物粉碎混匀,按饲料量的3%或5%添加,出雏第2天开始投药,防治鸡白痢的效果与痢特灵相当。 病例探讨
蛋雏鸡2400只、4日龄开始发病,先后用氨苄西林、强力霉素治疗3天无效,随后几天发病鸡陆续增多,且每天死亡10~20只;
1 临床症状:进入鸡舍后发现育雏舍温度仅30℃,舍内空气污浊,地面卫生不洁。病雏鸡表现精神不振、蜷缩怕冷、拥挤扎堆、头颈下垂、羽毛蓬乱,采食量明显下降或不食,排白色石灰样粪便,雏鸡排粪常发出“吱吱”尖叫声。多数病雏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剖检变化:肝、脾肿大,肝脏呈古铜色或深红色,表面散在或密布灰白、灰黄色坏死点,胆囊肿大,肺、心肌有米粒大小灰白色坏死结节,心脏增大变形,卵黄吸收不全,卵黄囊皱缩,内容物稀薄呈油脂状,肾肿大、呈花斑样,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有的直肠末端也积有白色尿酸盐。
2 实验室诊断:采取肝、肺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无芽胞,无荚膜杆状或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菌操作取肝组织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后可见细小、圆形、灰白色半透明的菌落;确诊为鸡白痢。
3 药敏试验结果:氟苯尼考高敏,庆大霉素中敏,氨苄西林、强力霉素不敏感。
4 防治: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育雏舍温度达到37℃,尤其是晚上温度不低于35℃,尽量保持温度恒定,昼夜温差不超过3℃。中午外界气温较高时,进行通风换气。每天对鸡舍消毒一次。鸡群饲养密度要适宜。2药物治疗:用氟苯尼考和速补饮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连饮4天。用药3天后死亡率明显降低,5天后未再出现死亡,鸡群精神状态、采食量恢复正常。
5 体会:本病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污染面大。养鸡全过程都可造成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要控制此病,首先必须做好种鸡的检疫净化和环境、饲料、饮水卫生以及对种蛋、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工作。其次养殖户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生本病后,因沙门氏菌病对部分抗菌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建议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据检测,采用清扫可使鸡舍内的细菌减少20%左右;清扫加清水冲洗可减少细菌50%~60%,酸碱消毒可使细菌减少95%左右,基本上查不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对某些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熏蒸消毒则效果更好,可使细菌减少98.5%~100%。为此,把孵化厅、育雏育成场、蛋鸡场的消毒检测工作纳入兽医室日常工作,对检测测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消毒,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实践证明,采取高温育雏,即采取较高的育雏温度即36℃~38℃育雏,雏鸡白痢的发病率可大大降低。
http://bbs.jbzyw.com/read.php?tid-200610.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