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
本帖最后由 通航 于 2016-1-15 08:26 编辑
上图均由刘老大版主提供,在此深表感谢;请奉献您的一份爱,协助把汇编工作搞好。 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引起鸡的肝周炎、心包炎、眼炎、气囊炎、脐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关节炎和滑膜炎等。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根据鸡的品种,年龄和发病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 脐炎型:主要发生于出壳不久的雏鸡,多见有脐环闭合不全、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剖检变化主要表现:脐环肿大、皮下有暗红色或黑红色液体,卵黄囊吸收不良,充满黄绿色稀薄液体;胆囊涨满、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暗红色,有斑驳状或点状出血。小肠胀气,黏膜充血或点状出血;直肠部扩张呈囊状充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2 急性败血型:主要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精神萎顿、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3天,死亡率可达50-80%;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大出血。肠道发炎,肠管粘连,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
3 气囊炎型:本型常呈继发感染,其病理变化多见于胸气囊和腹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常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的病例呈现肺水肿。有时可见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发生。
4 全眼球炎型:一般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型的后期,为单侧性或双侧性;病初表现眼结膜潮红、眼脸肿胀,眼前房有浆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严重时上下眼帘粘连,随后分泌物形成黄白色干酪样、挤出分泌物后见角膜穿孔,最终失明,因饮水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5 肉芽肿型:较为少见,一般发生于肝、盲肠和十二指肠上,肠管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约小米至绿豆大不等。肠管粘连不易分离,肝脏上可见局灶性,不规则的黄色坏死区,严重时整叶肝脏都可发生。
6 卵巢输卵管炎型:主要发生于产蛋鸡,产蛋减少、破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退色变白或发灰、蛋壳表面粗糙不平、蛋壳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部分病程较长的鸡后腹部膨大、发硬、下垂,站立时成企鹅状。剖解可见卵巢发炎,卵泡变为暗红色,较大一些的卵黄变稀变软,输卵管及泻殖腔发炎、出血,在输卵管内蓄积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像肉蛋)而阻塞输卵管,具有临床提示意义。7 卵黄性腹膜炎型:本型多与慢呼、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混合感染。剖检变化:卵黄变稀、出血或破裂,在腹腔中弥漫着破裂的卵黄液,腹腔发炎、肠管相互粘连,腹壁、腹膜、及肠管腐败,气味腥臭。
8 滑膜炎型:一般发病率较低,呈少数零星发病。病鸡表现关节肿胀、跛行、走路极为困难,关节腔蓄积由少量黄色黏稠液,滑膜肿胀。
4 防治
1、预防: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很多,比较复杂,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环境因素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激发和混合感染是重要原因,因此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如:营养、通风、密度、温度、湿度、卫生、消毒等;改善生产设施硬件;控制好其它疾病发生等。
2、免疫接种:大肠杆菌多价苗:目前多采用01、02、035、078等、多价油乳剂灭活苗,用于种鸡和雏鸡的预防接种;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鸡场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菌苗在应用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家灭活苗(野菌株灭活苗);在一些较大的养鸡场,从本厂发病鸡群中选择比较典型的病鸡,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或研究所,分离菌株制成大肠杆菌灭活菌苗,对本厂的健康鸡群进行免疫有很好的效果。
3、药物治疗、抗生素: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无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鸡场,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复合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范围;益生菌制剂:采用益生菌疗法的目的是调整机体内的微生物平衡,以达到防止疾病,同时还可避免产生耐药性。目前常用的有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如果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不但可以提高鸡群的抗病力,而且对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中草药疗法:中草药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方面别具一格,它集清热、解毒、杀菌、促进免疫于一体、标本兼治、效果确实。目前市售的用于治疗大肠杆菌病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很多,应进行筛选应用;免疫球蛋白疗法:经大肠杆菌苗免疫过的健康鸡血清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用于雏鸡上,可以大大提高雏鸡对大肠杆菌病、白痢、伤寒等病的抗病力。其保护率可达90%以上,效果确实可靠。结论: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管理措施。 1、对大肠杆菌的用药一定要遵循尽量窄谱的原则,能用窄谱的抗生素就不选用广谱抗生素;
2、.尽量要根据药敏实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并尽早使用,避免用药的盲目性,力求用药的准确有效。
3、对于败血性大肠杆菌病要选用敏感药物且肠道吸收良好的药物,或者是两者合理搭配使用,肠道吸收不好的药物如新霉素、庆大、丁胺卡那等因不能到达全身而不能杀灭大肠杆菌效果不良。
用药时间,第一次尽量选在早晨6-8点时使用,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4、用药量要足、次数最少每天使用2次。保持药物在肠道达到一定浓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机体耐药性的产生。
5、大肠杆菌病的疗程一定要足,一般败血型大肠杆菌病的疗程在5-7天以上才行,如停药过早会前功尽弃,死灰复燃。
6、一定要对原发病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只有这样大肠杆菌的治疗才能够充分奏效。
7、益生素等微生物制剂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客观的效果,特别是对治疗过后添加,对肠道细菌群失调的调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8、大肠杆菌用药后,最好继续添加高剂量的电解多维素等,促进大肠杆菌毒素的排除,以恢复机体抵抗力。
9、饲养管理不良如:通风不良、氨气过多、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密度过大、营养不平衡等,应给予加强管理,从源头控制该病的滋生因素。
一般可在雏禽出壳后开食时,在饮水中投0.02%~0.03%氯霉素或0.03%~0.04%庆大霉素。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常用的中草药方剂有:(1)白头翁散、大肠杆菌清,成鸡每次1~2克,每次2次,拌料饲喂,连喂3天;症状严重者,每天2次,每次2~3克,连喂3天。对鸡大肠杆菌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黄柏、黄连各100克,大黄50克,煎制饮水给药 / 供1000羽鸡只自由饮服。每天1剂,连用3剂,可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在日粮添加(益生素类)微生态制剂,保持肠道有益菌群的“生物占位效应”与菌群之间的“动态平衡”性,对预防大肠杆菌病有积极效果。举例:禾苗与杂草同在而“苗壮草不生,草旺苗不长”。有益菌占据“空间”,相对就抑制了有害菌的泛滥,(这就是生物的占位效应);某些有益菌本身具有抑制有害菌的作用即---相生相克,益生素的产酸抑制(病菌)作用,补充恢复增强保持肠道菌群,使其始终处于最佳“动态平衡”,从而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寄予这种粗浅的感悟,多年来在日粮中添加0.3—0.5%益生素(长期使用),后在益生素中加入黄芪多糖成分,“抑(制)调(节)结合”长期坚持,在蛋鸡生产上取得较为满意的预防效果,一般不对该病作“重点药物处理”。应用中对产品的菌种组合,含菌量,菌的活性,菌体包被技术处理,应与关注。
推荐几篇相关文章:
http://bbs.jbzyw.com/read.php?tid-162429-ds-1-page-1.html#1626590
http://bbs.jbzyw.com/read.php?tid-36377.html
http://bbs.jbzyw.com/read.php?tid-35617.html 病例探讨
1、发病情况:商品代蛋鸡3000只,地面平养,自配饲料,鸡群密度较大,长时间未清除鸡粪,通风不良,舍内氨味较浓;部分鸡咳嗽、甩鼻、呼噜、排白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软壳蛋、沙皮蛋增多;出现个别死亡现象。饲养员用林可霉素饮水,氟哌酸原粉拌料均无明显效果,仍有不断死亡。
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打颤、食欲减少,饮欲稍增。有的伸颈张嘴呼吸,鼻分泌物增多,鸡冠呈暗紫红色;拉白、绿色蛋清样粘稠稀粪,肛门周围及腹下羽毛被粪便污染,少数鸡腹下伴有暗紫色,有的含大量腹水。蛋壳粗糙,有的蛋很小。产蛋率由75.8%,下降到32.4%。3、剖检变化:肝明显肿大且色淡质脆,表面有黄白色渗出性假膜,肝囊肿大,胆汁充盈。有的在心肝周围包含大量干酪样纤维素性物质。脾肿胀、色暗、肠管粘膜及泄殖腔粘膜有弥漫性针尖状出血,大肠壁变厚、粘液增多。输卵管黏膜充血,管腔扩张增粗,充满条状干酪样物,严重堵塞管腔,有些在输卵管内有1-2个软壳蛋。3、实验室诊断:无菌采取病死或濒死鸡的心、肝、脾等组织,用病料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在心、肝、脾组织的病料中均发现有大量红色、两端顿圆、单个存在的小杆菌;分离纯化培养物:将病料接种于马丁培养基中发现培养基浑浊,再分离纯化两次。将分离纯化后的培养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在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发现2~4mm圆形、凸起、乳白色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上在37℃温箱中培养24h,发现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出圆形光滑、隆起、大小均匀的红色菌落(中央颜色稍深);动物实验:取18~22g小白鼠5只,分为两组。液体培养物按0.5mL/只腹腔接种于其中3只,另外两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作对照。发现接种细菌培养物的3只小白鼠在18~36h内全部死亡,对照组小白鼠正常。无菌采取死亡的小白鼠的心、肝、脾组织,做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到感染菌。综合现场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该病病原为大肠杆菌。
4、 病因分析: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性大肠杆菌、和无致病性大肠杆菌。畜禽的消化道,特别是大肠内容物中均有大肠杆菌。可以说雏鸡出壳后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所以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可能性。易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大肠杆菌病极易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合并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感染之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饲养环境条件差,设备简陋,鸡舍简易、水槽破旧漏水、粪便不加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冬天鸡舍内寒冷干燥、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损伤,夏天炎热潮湿,鸡舍内湿度大鸡群易出现热应激,平常灰尘飞扬,饲料堆放在鸡舍内,易受潮发霉变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肠杆菌很容易污染饲料和饮水,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就会乘虚侵入鸡体内感染机体造成发病。该鸡场饲养密度较大,鸡舍内空气严重污浊,氨气浓度高,通风不良,舍内卫生状况较差,消毒措施不严格,饲养员进入鸡场时没穿工作衣,进入鸡舍时也无任何消毒措施。粪便清理不及时,并且饮水经常受鸡粪变的污染,所饲喂的饲料有部分已经霉变,这些原因导致了该场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5 、药敏实验:药敏纸片有: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禽速康、链霉素,用接种环取纯培养后的大肠杆菌置于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合后用灭菌棉取少量菌液,均匀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记的整个表面;把药敏纸片用灭菌镊子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在37℃温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结果如下: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禽速康、链霉素,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6、8、12、24、15,药物敏感性的判断标准: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的为高敏药物;直径在10~15mm的为中敏;小于10mm的为低敏药。高敏的药物是禽速康,中敏的药物为大观霉素、链霉素,对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不敏感。
6、处治:禽速康(主要成份:乳酸环丙沙星、耐药抑制剂)饮水:100克兑水400斤;利宝(主要成份: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丝瓜络、通草、芙蓉叶、浙贝母、哈喹诺、利素)拌料:500克拌料800斤、连用5天。严格消毒和加强饲养管理,用卫康消毒液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给鸡饮用清洁的水,加强鸡舍通风,减少应激,及时清理鸡的粪便。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后,病鸡数量减少,病情逐渐好转。用药4天后,死亡停止,食欲增加,精神良好,有效的控制了病情。
7、小结:防重于治,要减少鸡大肠杆菌病发病机率就要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首先要严格消毒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改善饲养环境;不要给鸡喂霉变的饲料;鸡的饮水一定要清洁;减少应激;药敏试验是有效治疗大肠杆菌的一个重要条件,选择高敏药物,并适当轮换用药。 大肠杆菌特殊点
1、菌型:肠杆菌总计有一千多个型,其中大多不致病。已发现对禽类致病的有六十余种。一个地区也可能有几个血清型同时存在。并且会经常变化。
2、不同的型的生化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多数对甘露醇和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分解阿拉伯胶、木糖、鼠李糖、麦牙糖、乳糖、分解卫茅醇、水杨苷。分解蔗糖和棉子糖的菌株通常在70—80%之间。90以上的菌株不解解侧金盏花醇和肌醇。因小部分生化反应可能不完全一致,鉴定菌株时,要注意到有一定比例菌株的不相同性。
3、有五种抗原:病原性大肠杆菌和人畜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区别,但抗原构造不同。据《伯杰氏细菌分类分册》第1卷(1984年)已知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1种、表面(K)抗原89种,鞭毛(H)搞原著6 种,以后又发现毛(F)搞原子6种。以前认为内毒表演只是病原菌的一种抗原。
4、条件性致病:磊大肠菌是肠道菌群组成部分,但也是条件致病菌,当鸡体抵抗力差时,寄生于鸡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即可突破粘膜屏障,进入组织引起发病。
5、引发大肠杆菌病的条件因素:直接致病因素(如饮水、饲料中带有大肠杆);雏鸡(种蛋)带菌;空气尘埃中带菌;间接致病因素(过度应激、其它疾病影响)。 病理探讨
大肠杆菌病是最容易诊断且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虽然对大肠杆菌的剖检及病理变化研究的比较透彻,再加上药敏设备的应用帮助我们选择敏感药物,但尽管应用了敏感药物,疗效却不甚明显,往往是边用药边死亡。从疗效来看,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入侵的细菌,但因细菌被抗菌素成批杀死,造成内毒素在肠道大量释放,一旦聚集的内毒素被吸收,则很容易引起内毒素性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问题。据有关研究报道,近年来,由于使用不断更新的抗菌素,使得内毒素性休克较以往有增多的趋势,其死亡率仍高达30%-60%。
1、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主要的外毒素包括:粘附素、肠毒素、水肿素(现称志贺氏祥毒素)及溶血素。其中,粘附素被认为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动物的先决因子,是一类表达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结构,能使致病菌附着于肠道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上,为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引起致病创造条件。志贺祥毒素是引起猪水肿病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很强的细胞毒、肠毒和神经毒作用;溶血素是引起肠外疾病的重要毒力因子,对于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内皮细胞等具有活性,与出血有关。内毒素是在大肠杆菌细胞崩解以后释放出来的一种脂多糖,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份,少量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发热反应,较大量的内毒素能激活凝血因子及激肽系统,损伤微血管而引起内毒素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内毒素:内毒素存在细菌细胞内,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构成成分,多在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肠道功能在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动物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时,肠道内的内毒素经门静脉和淋巴系统进入体内,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动物出现腹泻以及全身症状,进而引起全身器官的损伤;剖检可见心包炎和心包积液。组织学变化为心脏和肝脏淋巴细胞侵润,后期还可见心肌变性,肝细胞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脱离。现有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是内毒素,在大肠杆菌在生长、死亡后崩解,及受到抗生素诱导作用后,大肠杆菌外膜中释放出。当内毒素超过一定限量后会引起发热、腹泻、痢疾,是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溶血、脓毒性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及动物死亡的主要始动原因。内毒素是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物质,几乎对机体各个系统均有作用,尤其可致肠粘膜屏障破坏,引起肠道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肠源性感染和肠道内毒素吸收,加重毒血症,甚至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肠毒素: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大肠杆菌肠毒素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是肠粘膜上皮细胞,至于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但从病例过程来看,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应是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上皮细胞损必然影响到其下内皮细胞的变化,另一方面,由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微血管是血液循环的末端,其通透性升高是血液中的水盐溜出循环系统的病例基础,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进而加剧水盐从上皮细胞继续渗出。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来看,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单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理屏障,并且是各种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的“门户”,通过合成和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调控各种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对于肠毒素等毒力因子引起的肠道炎症来说,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反应异常可能是其主要机制。因此我们推测,大肠杆菌外毒素很有可能除了引起上皮细胞损伤,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到固有层中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腹泻。
2、大肠杆菌致病机理:尽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很多,但其致病的机理十分相似,即感染机体后,首先通过菌毛粘附在肠黏膜或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上,而后大量繁殖并释放各种毒素(毒力因子),最终造成实质器官的各种炎症,严重时各种毒素被吸收后造成全身性病症。因此,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通过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后者再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而造成各种组织损伤和功能失调的结果。在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过程中,不管是那种毒力因子起主要作用,引起肠道局部组织的微血管乃至全身微血管的功能障碍是大肠杆菌病的一个基本特征和病理过程。其中,组织水肿是由于毒素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升高,而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经典征象。
3、微血管内皮系统: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不但构成了为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障碍,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细胞,通过合成、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正常的血液循环、维持细胞环境的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大肠杆菌多种毒素作用的最先位点。现在研究表明,大肠杆菌有关毒素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大肠杆菌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护肠道以及全身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结构,调理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关键。 病例探讨
2012年3月份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一养殖厂,饲养蛋鸡1.2万只其中育成产蛋鸡180天6千只,近期出现一些小批量死亡每天死亡量约为10只左右。
1、临床症状表现:为全群鸡只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呼噜咳嗽,个别病鸡出现肿眼肿脸现象,病鸡拉黄色粘稠样粪便,整群采食量与饮水量正常,产蛋率下降10%左右。
2、剖检症状:头部皮下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卵黄性腹膜炎有恶臭味。
3、病例诊断:在当地一技术员的诊断下为温和型流行性流感,用药方案为抗病毒西药配合干扰素饮水,含阿莫西林成分大肠杆菌药物饮水配合抗病毒中药拌料连用了四天,四天后无明显效果集群整体情况与发病期基本相同,肿头与死亡现象略有上升;随后致电我公司技术人员张勇前去观察会诊,根据以上综合发病情况诊断为眼型大肠杆菌与轻微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
4、处治: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双黄连混合饮水连用五天控制其死亡;停药两天后用卵畅舒饮水3天 + 产蛋千金拌料7天;个别轻微肿眼病鸡进行隔离,用氯霉素眼药水进行点眼治疗。半月后整体鸡群产蛋率恢复到96%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小结:眼型大肠杆菌在蛋鸡的生产中长出现于成年产蛋鸡,发病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冬春季节为最多,一般发病规律为前期结膜潮红眼睛流泪,随着时间推移先后出现单侧性肿眼继而发展为双侧,最后出现整个头部肿大,鸡群轻微呼吸道症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1%-3%左右,一般此病在临床中长于鼻炎与流感误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舍内外的清洁消毒工作,改善通风环境;在发病高发期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如清瘟败毒散、环丙沙星等;对病重鸡每天用清水洗净眼部周围后,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天早晚一次;抗菌药如: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好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壮观霉素。痢特灵等。在治疗方面要注意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素有耐药性。因此,要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 中药类
1、黄柏、黄连各100克,大黄50克,共加水1500毫升,微火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剩下药渣再加水1500毫升,再煎至10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10倍稀释后供1000羽鸡自由饮服。每天1剂,连用3剂,可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2、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500克,鲜马齿苋1000克,水煎连饮3天,或拌料喂,以上为8000~10000羽剂量。
3、黄连30克、黄芩30克、大黄20克、穿心莲30克、苦参20克、夏枯草20克、龙胆草20克、连翘20克、二花15克、白头翁15克、车前子15克、甘草15克 / 煎制饮水给药 / 供250只鸡自由饮用;也可按1%比例混饲料喂;或按马齿苋、鱼腥草、白头翁、黄柏等份每鸡0.75g口服,保护率80%以上,定期预防存活率达5.5%—98%。
4、石榴皮、火炭母、胆酸各等分。用量0.75g/只伴料预防(保护率80%以上)。方2:黄芩30,紫花地丁50,板兰根50,白头翁20,霍香10,延胡毒索20,雄黄3,穿心莲20,金银花30,甘草20,按1%伴料2-3天。(临床治验:治疗病鸡4300羽,治愈4205羽,治愈率达97.7%)
5、黄连10,黄芩50,地榆60,赤芍50,丹皮30,栀子30,木通40,知母20黄柏30,板兰根20,紫花地丁50,一次煎水供2000只自饮连用2-3天均可(主要清大肠实热)。
6、黄芩30,紫花地丁50,板兰根50,白头翁20,霍香10,延胡毒索20,雄黄3,穿心莲20,金银花30,甘草20,混合粉碎按1%比例混饲料喂2-3天。临床治验:治疗病鸡4300羽,治愈4205羽,治愈率达97.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