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蛋鸡饲养管理之五---蛋鸡接鸡前管理重点(连载)
第五章:蛋鸡接鸡前的管理重点雏鸡运输中要求;运输雏鸡的车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保温性能良好,并具有良好通风设备,能保证车上出雏盒内温度在24—28℃之间。2、确保车况良好,否则不能使用。3、夏季最好使用空调车辆运输鸡苗。4、司机应懂得运输鸡苗的相关知识。5、运输鸡苗应有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包括:装车时间、蛋鸡场应提供鸡苗的蛋鸡周龄、雏鸡母源抗体情况、建议免疫程序和用药程序。
接鸡前准备工作:高温区的建立:1、鸡舍前端10-15m(避开水帘处最好)留空不养鸡,待20日龄后再分笼到全舍时再使用。2、在门口处设为2m高的挡风帘,在空留网架与育雏区设第二道保温帘。切记:住网架下用塑料布或料桶吊着,使其不透风。3、在高温区炉管上方吊使用逆向风机,扩大地炉散热速度。4、当鸡只20日龄向前扩栏到全栋时,第二道保温帘应移至笼前。
若网上平养育雏育成的话:育雏前两周的笼底要用小眼塑胶网铺垫。以防止腿病的发生。
高密度育雏的准备:按每平方米90—100只做为高密度育雏前一天,然后分笼到下部。总之就是用育雏前期密度的的一倍高密度育雏前十个小时,然后按比例放入真空饮水器。接着做好育雏区的保温措施:就是在育雏区与全鸡舍之间用塑料布隔离开,以确保育雏期温度适宜。
进鸡前十个小时备好开水,按每只鸡10ml去准备,同时算好加入的所有药品的量,接雏鸡前三个小时把舍内温度提高到27—29℃,原因是雏鸡经过长时间的路途运输,饥饿、口渴、身体条件较为虚弱。为了使雏鸡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我们可以在育雏温度的基础上稍微降低温度,使温度保持在27--29℃之间,这样,能够让雏鸡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为以后生长的正常进行打下基础。
高温与低温都会严重影响到雏鸡食欲的刺激:使温度和湿度更难以控制。同时高温也会造成员工因出汗偏多而过于劳累等。所以不要让雏鸡适应非在高温处饲养才能能正常生长的条件反射。
有的人观点是:提高育雏温度有利于提高雏鸡成活率,其实不然,要想雏鸡成活率提高,不是提高温度的问题,而是控制好温差的事,只要舍内有适宜温度即可,但要注意温差的事,只要昼夜温差和舍两头之间温差不高于2℃。1--3日龄设定鸡温度为32℃。恒定舍内温度在31—33℃之间,不受温差的影响,鸡群的成活率自然提高。
同时提高舍内湿度在60%以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长途运输的鸡群在合适温度下,湿润空气中喝上水吃上料后,再把温度提高到31—33℃之间。鸡来前一个半小时加饮水器加料,饮水器加好后,把湿拌料均匀洒入小育雏栏内准备接鸡前准备工作。
提高湿度的办法:把舍内地面洒水,同时进行一次舍内大消毒,热源处放水让其自然蒸发。这样都有利于舍内湿度的提高。但也要确保湿度能在控制范围内才行。同时接鸡前一天,用水把墙壁全部冲湿,最好能把墙壁湿透才好呢,这样就能确保舍内接鸡时的湿度。在热风炉的热风筒上加几个喷雾设备进行加湿效果也会很好的。
接鸡时雏鸡和人员的安全:
接鸡时的安全有以下几点:生物安全、鸡苗安全和人员安全。
生物安全方面主要是长途运输中可能会造成传染的机会,也可能会把孵化场病原体带入鸡场。主要做好进场车辆的消毒和进入舍时出雏箱表面消毒。
鸡苗安全主要是指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有可能会出现缺氧、闷热和受冻致死的现象发生,车到后以最快速度把鸡放到合适温度的鸡舍内,均匀把鸡苗尽早放出是关键。在此时时间就是生命。
人员安全也是很重要的,要防止煤熏的发生和意外伤害。
蛋鸡生理特点:
蛋鸡育雏期的生理特点:0—3周是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快速发育期.羽毛、骨骼、肌肉启蒙发育阶段。但1周内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启蒙发育更为关键,尽早开水开食有利于消化系统快速发育,良好湿度是呼吸系统快速发育的关键。蛋鸡舍的管理重点:前两周内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以控制其对种雏实质器官的伤害。4—8周是羽毛、骨骼、肌肉快速发育阶段。12—16周是蛋鸡性腺启蒙和快速发育期。蛋鸡此阶段均匀度是很重要的。17—19周是蛋鸡性腺发育高峰期,是合适开产的最佳时机。合理周增重显得非常重要。
蛋鸡的生长特点:蛋鸡培育的方针是产蛋优势第一,培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
雏鸡入舍时注意事项:每栋称10盒算出初生重并录,由栋长把关统计好每栏盒数,并分清大小鸡,按每平方米90—100只雏鸡进行前十个小时的育雏工作,以保证雏鸡的开食与开水工作。
接鸡前加入开食的料和水,做好开水和开食准备工作。
抽查鸡数,定下抽查盒数后,一人把盒子逐只打开,振动雏鸡盒,让鸡自由活动,数据分清楚后,随时按笼内数量把雏鸡转入育雏笼内。
开水开食的管理要求与操作管理办法:
开水开食和接鸡时饲养笼内的密度:接鸡最初的前一天的密度很关键,一般按每平方米90—100只,也就是育雏前五天的饲养密度的二倍。
高密度饲养的原理是:雏鸡的特性是学着抢着吃食的,就象老母鸡教雏鸡吃料一样,这是它们从祖代传下来的,所以在合适的大密度饲养过程中有利于所有雏鸡都学会吃料,而且能尽早吃饱料。做法是把所有的育雏面积都作为开食面积,铺上料袋或塑料布都行,使用拌湿的饲料开食,把料拌湿方法是,湿度为手握成团,松开手握一下即碎为好,含水量在35%左右。每半个小时洒一次料,少洒勤添,驱赶鸡群活动。把所有的饮水器也都放入。雏鸡管理的目的:雏鸡越短时间内吃饱料者就越好。这样做的结果是:在雏鸡入舍十个小时时饱食率达到96%以上,吃上料的比率达到100%,把吃不上料和喝不上水的鸡只100%挑出。
弱雏的饲养办法:
弱雏单独饲养:一个好的做法就是把把吃不上料和喝不上水的鸡只按每笼45—50只鸡/平方米,放入一个小饮水器,周围洒入新鲜的湿料。并重点照顾它们,3—4个小时后每只弱雏鸡就都能吃饱料了。
嗉囊与饱食率:雏鸡最初开始吃料时,都倾向于采食质高好吃的饲料,而这些饲料直接进入嗉囊。嗉囊是生长于鸡只脖颈前,颈与锁骨连接处的一个肌肉囊袋。雏鸡在吃料饮水适宜的情况下,嗉囊内应充满饲料和水的混合物。在入舍后前10小时轻轻触摸鸡只的嗉囊可以充分地了解到雏鸡是否已经饮水采食。最理想的情况下,鸡只嗉囊应该充满圆实。嗉囊中应该是柔软,像稠粥样的物质。如果嗉囊中的物质感到很硬,或通过嗉囊壁能感觉到饲料原有的颗粒结构,则说明这些鸡只饮水不够或没有饮到水。
嗉囊充满(饱食率)的指标:入舍后 6小时 80%或以上
入舍后10小时 96%或以上
1日内育雏的重要性占蛋鸡饲养全期的重要性的50%。其实也就是尽早吃饱料的好处。
1日内管理好的好处,尽早吃饱料的好处有以下几点:A、增强雏鸡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雏鸡成活率;B、为育成期提高均匀度打下良好的基础。C、控制弱小鸡的发生,为育成期提高育成率打下良好的基础。D、有利于提高机体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快速发育;E、同样也有利于卵黄按时吸收完,这样可以把母源抗体逐渐释放出去,增强了雏鸡抗病能力。
雏鸡“初乳”营养---卵黄囊的充分吸收。雏鸡出壳后的第一周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过渡为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雏鸡0-3日龄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囊,4-7日龄是卵黄囊营养转为饲料营养的过渡阶段,8日龄后营养完全来自饲料。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常发现雏鸡的卵黄囊吸收不良。长途运输、阴雨天气、育雏温度低、温度大、饲料不易消化、应激等原因都可造成卵黄囊吸收不良。卵黄囊含有的丰富的卵黄脂是中枢神经发育的必需物质,残留的卵黄蛋白是非常珍贵的先天性免疫物质,大约占卵黄囊的7%,同时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雏鸡充分采食有利于卵黄囊的吸收,因此说明卵黄囊就是雏鸡的“雏乳”,可见其重要性!
可以使用洛阳六和饲料公司的育雏宝—320进行前两周开食效果会更佳。
体重控制原则—“5周定终生”。各育种公司都制定商品蛋鸡的标准体重,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能按标准体重增长,就可能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成绩。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的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除了尽可能减轻各种因素的干扰,减轻雏鸡的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饲料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达到标准之前,即使过了6周龄,也仍然应该使用营养水平较高的雏鸡料。5周龄体重能否达标对终生生产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5周龄体重和72周总产蛋数相关系数为0.93,5周龄体重和开产体重有很强的相关性。海兰褐5周龄体重390克,罗曼褐350-440克。使用“育雏宝—320”正好具备上列特点。
饲料营养供应---选择高品质雏鸡开口料“育雏宝—320”。雏鸡在第一周和第二周能增长2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不大,消化机能较弱,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鸡营养需要,应该用质量最好、最卫生的原料生产高能高蛋白的雏鸡饲料。优质雏鸡料应具备以下特点:1、易消化。2、卫生指标良好。3、维生素含量高,抗应激性能好。传统雏鸡饲料的根本缺点:只适用于两周后雏鸡营养需要。肉小鸡破碎料,满足肉鸡的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适合生长周期长的蛋鸡和种鸡(肉鸡料油脂过高,雏鸡早期对油脂的利用率很差),另外杂粕加量过多,蛋雏鸡粉料,原料消化率低,卫生指标差,采食不均匀,杂粕 和玉米副产物加量过大,自配雏鸡料,原料质量无法把关和无法精细加工。
一周内的管理重点:让每只雏鸡在最短时间内吃饱料,不惜一切代价刺激食欲。确保一周末母鸡体重真超品种标准的15克以上。胫骨长超品种标准的2毫米以上。
蛋鸡温度的控制办法:接鸡前两小时到接鸡后两小时温度控制在27—29℃之间;1—3日龄 31—33℃之间;4—7日龄:30—32℃之间;一周内每天0.4℃下降进行控制,等舍内温降到24℃左右为准,(25℃以下的温度有利于控制舍内有害细菌的繁殖,25℃以下的舍温大多数病源微生物处于休眠期,病源微生物活力差。所以在温度适宜情况下,温度低于25℃时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后不再下降温度;蛋鸡饲养管理中温度和温差的控制是至关重要,舍内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到蛋鸡的采食量的大小和蛋鸡群的健康情况,同样也就影响到其正常增重的问题。高温会影响到蛋鸡采食量下降,同样也能给给员工造成易疲劳的情况。低温当然影响也是巨大的。
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应逐步降低鸡舍温度,进行分笼管理。
作为笼养的蛋雏鸡要想把雏鸡养好合理分笼是管理的重点,蛋鸡育雏育成时合理的饲养密度是管理的关键,哪就是合理分笼。
分笼重点如下:
1日龄:90—100只/平方米笼内饲养面积。
2-10日龄:45—50只/平方米笼内饲养面积。
11-25日龄:35—40只/平方米笼内饲养面积。
26日龄后把雏鸡转到全舍的笼内最低层。笼内每平方米33只左右。
70-77日龄转入产蛋笼饲养。预防上产蛋笼应激,多使用多种维生素。
分笼的管理重点:按时分笼,合理控制上下层温度,以达雏鸡能适应的范围内,确保雏鸡安全生长。
笼养育雏的管理重点:蛋鸡笼养育雏过程中,大家都知道上面温度较高下面温度较低,所以合理分群能把雏鸡的均匀度有效的调上去。但在管理方面又是中间最方便宜管理,上面较明下面较暗。所以分群时把鸡群分成三分群,大雏转入下层笼,中间转入上层笼,把小鸡留入中笼以促进其快速发育。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温度的高低与雏鸡的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密切相关。低温使雏鸡的饲料消耗量增加、耗氧量增加,易引发腹水症的发生。
在生产中,育雏前期雏鸡舍内温度高,雏鸡排泄量小,相对湿度经常会低于标准,所以必须采取舍内补充湿度的措施,如可以向地面撒水,在热源处放置水盆或挂湿物,往墙上喷水等;育雏中期,育雏舍相对湿度经常高于标准,使垫料板结,空气中氨气浓度增加,饲料发霉变质,病原菌和寄生虫繁衍,严重影响蛋鸡的健康,因此,日常要注意管理,加强通风换气,勤换垫料,不向地面撒水,防止饮水器漏水等。
做好育雏期物品准备工作,提高舍内湿度绑好育雏栏和高密度开食栏。 感谢您对我的指导!沙发。 支持杨老师的书早日出版! 支持你杨老师,学习是最快乐的事 感谢楼主分享宝贵经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