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未来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模式(上)
编者按:2012年5月16 ~1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和《国际家禽》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2012)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全球肉鸡产业论坛在南京珍珠泉大酒店成功举办。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张宝文、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和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企业家、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两场别开生面的辩论环节成为本届大会一大亮点。众多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分别就未来肉鸡产业模式发展方向和肉鸡养殖中预防性投药的利弊问题等话题进行了精彩辩论。本刊特撷取辩论精华,以飨读者。相同的观点互相支撑,不同的观点激烈碰撞,对于肉鸡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双方嘉宾的真知灼见及言语交锋,相信能够为您带来启迪和共鸣。 论道•未来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模式
□本刊记者 曹凯云/综合整理
辩题一:未来我国肉鸡养殖业主要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 VS“一体化”
主持人:尹彦勋(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会长、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
红方观点:
未来我国肉鸡养殖模式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
红方辩手:
宫桂芬(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
文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毛长青(中信证劵研究部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
张正芬(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
张洪玉(山东太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立力(常州市立华 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翔(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蓝方观点:
未来我国肉鸡养殖模式以“一体化”为主
蓝方辩手:
顾云飞(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振江(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祁春清(北京燕北华 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文迹(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戈新峰(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张磊(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
第一轮
尹彦勋:本次辩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每位辩手进行发言,第二个阶段双方自由发言,第三阶段双方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首先由红方一辩宫老师阐述观点,大家欢迎。
宫桂芬:不管是白羽肉鸡还是黄羽肉鸡,我认为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首先,从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肉鸡养殖首先是从农户开始的,然后是从农户到公司,公司做大以后又发展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其次,从国情来看,我国的养殖业比较粗放,比较分散,不同地区饲养环境不一样、消费需求也不一样。第三,如果肉鸡养殖专门走“一体化”则需要大量的资金、过硬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做支撑,而现有的养殖水平很难做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关键是在运营和发展中如何把农户的规模、理念、技术水平提升上来。
文杰:我赞同宫老师的观点。从我看到的资料和个人观点来说,“一体化”目前在我国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从国际和长远的发展看,这种模式会占一定的比重,但是比重不会很高。我们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土地和资金的因素阻碍着“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所以说未来的主体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顾云飞: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一体化”。通过分析两种模式来说明一下我的观点。“公司+基地+农户”在资金和土地上占有优势,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对于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不利。
“一体化”企业从鸡苗的供应-饲料-疫苗-收购-屠宰全程有公司掌控,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肉鸡产业的发展,尽快和国际接轨。红方也讲到了,一体化企业主要是面临着土地和资金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体化企业将是发展方向。
程立力:我倾向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土地的制约。养殖业需要的土地量很大。目前中国的土地政策是分散承包经营制,如果大规模集中土地,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以分散的农户来经营,这种方式发展速度会更快。
二是资金问题。养殖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可以充分提高资金利用率。以3000万只鸡的养殖量来说,企业一体化模式大约需投入1.0~1.2个亿,如果分摊到农户手里大概也就是这个数字。如果农户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那么农户的投资可能还会更大,达到1∶2或1∶3的状态。对于大多数养殖企业而言,资金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瓶颈,通过银行贷款、资产抵押等进行交易,养殖资产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公司+农户”的这种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资金问题。
三是劳动力问题。养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几年受养殖工作环境的影响,招工难,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劳动力的要求较低,年轻人可以干,年龄大的也可以干,家庭成员在养殖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
从公司的发展来讲,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公司+农户”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农民的责任心,使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管理人员可以管理50个农户,优秀的管理人员管理的农户甚至可以达到100个。
王振江:今天我们的题目是未来中国肉鸡发展模式,那么这个未来是指未来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按照我的理解,未来中国白羽肉鸡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在未来的十五年到三十年。
如果按照这个阶段来算的话,到2035年中国已经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GDP达到两万元多一点,人均工资也就是在20000元,所以说,如果在2025年以后再用“公司+农户”模式的话,养5000只鸡,假如需要雇佣 2个人,那么,一个月的人工费用是40000元,平均一只鸡的人工成本将近十元,这是毫无疑问的。此外,还要考虑土地成本,在美国、乌克兰,承包一亩地需要30~50元,在中国需要1000元。高昂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还有食品安全,意味着没有规模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钱赚。如果不解决小农户的发展模式,食品安全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走规模化的道路,不是“公司+农户”而是“公司+农场”。按照这个思维,农户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到底可不可行?我们去美国、泰国参观发现,那里都是一家一家的农场主养鸡,一个鸡场最少是10万只鸡。主要原因是他们土地私有化,而在中国显然不现实。国外的农民最有钱,中国的农民最穷。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如果农民比公务员的工资还高,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前中国的养殖环境非常差,如果走规模化的路子,农户变成了农场,养20~30万只鸡,一个鸡场贷款500万,如果亏损了100万,对农户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将直接导致他们退出这个行业。
从这几方面来说,农户不能成为养殖业的主体,企业要担负起中国养殖业的重任,未来中国养殖业还是要走企业一体化的模式。
张正芬:“公司+农户”为什么可以发展很快,除了解决劳动力和土地问题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力问题。一家一户的农民是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为自己干活和为公司干活的积极性不一样。就像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生产的粮食不够吃,而包产到户后,每家每户的粮食吃不完还可以出去打工。
另外,社会效益非常好。农户和公司的合作不是单纯的打工,农户是以老板的身份,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进行养殖,这样他可以得到相应的利润。公司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对当地农民的影响是好的,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
其实国外发达国家的养鸡业也是“公司+农户”,只是他们叫做农场,规模大一点而已。有的专家讲过,国外99%都是合同养殖的。
关于农户养殖中食品安全、标准化的问题,事实上“公司+农户的模式”要求农户的养殖规模在5000~15000只左右,这个数量正好适合农民养殖。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也是标准化操作,鸡苗、疫苗、饲料都是由合作公司提供,百分之百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所以,我认为“公司+农户”的模式是利大于弊的。
祁春清:我从四个方面来说。第一,为什么我们养不好鸡?是因为环境问题;第二,我们养鸡的目的是什么?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第三,我们养鸡是为了获取食品,但是不能否认需要注重品牌;第四,我们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市场,还要面对欧洲和美国的市场。由以上四个方面得出的结论是:未来的发展要以“一体化”模式为主。
从健康养殖方面来说,Mr.Gordon(G&S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师)讲到,现在泰国的肉鸡又重返欧盟市场,原因是食品安全满足了欧盟的要求,但他也强调了另外一点,泰国仍然有一些农户在养殖,但是农户养殖的食品安全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由于有农户的不规范养殖导致了疾病防控、疾病传播等一系列问题。
从食品安全讲,如果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农户方面健康的环境不好控制,饲料的好坏也不能控制,导致蛋品、肉品的品质不达标。
食品安全与健康环境也有关系,比如说商品肉鸡,在地面上来养会造成一些球虫病的高发,球虫病的高发就用药物治疗,容易造成药物残留。怎样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就需要规模化、自动化的养殖模式。我看过一些资料,俄罗斯的四层笼养模式,这样的模式可以降低球虫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的残留,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从国家的资源分配上来说,就像毛长青分析师在报告中所说,中国是有土地红线的,如果在土地红线中拿出一部分土地来养殖,那么粮食问题又会成为一个危机。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实现养殖最大化呢?只有走规模化、一体化的模式。
从利润的基础来看,我们追求的是养殖利润最大化。刚才有人讲“公司+农户”的模式的优势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那好,风险共担了,那利益共享了,企业的利益就不能实现最大化了。
还有,“公司+农户”的模式的结果是:当农民有钱赚的时候,他的积极性高,当行情不好,他们没有钱赚的时候怎么办呢?他就放手不管了。当我们的供应量满足不了上一家的需求的时候,我们还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吗?综上所述,目前允许“公司+农户”的模式存在,但最终中国的肉鸡养殖模式一定是以“一体化”为主的。
张洪玉:过去农民在养鸡,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去养鸡,而且农户也会慢慢变成农场,农户也可以做到规模化。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体化”模式就一定安全,“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也一样能做到食品安全。
“公司+基地+农户”同样符合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前几年我们去日本丰田企业参观学习。丰田汽车90%以上的零部件是由供应商提供,它也不是一体化,那我们能说丰田生产的汽车不好吗?
我认为,一体化模式就像计划经济,“公司+基地+农户”就像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分工协作,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计划经济的弊端就是内部循环,自己养的鸡自己杀,自己招的工自己养,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对肉鸡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综上所述,我认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更适合未来我国我肉鸡产业发展。
李文迹:我想用几个数据来说明我的看法。王智才司长在讲话中说到,肉鸡产业是畜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规模化比重和加工水平最高的部分。2011年与2005年相比,规模化比例上升了18%,到现在达到86.1%。文杰研究员在报告中也分析过,10万只鸡以下规模的比重在下降,10万只鸡以上规模的比例在大幅上升,到2015年规模化比重还要上升10%~15%,要超过50%,那么,这个数据也代表了规模化、一体化企业的数量的走势。所以,从未来来讲,一体化企业的数量一定要上涨。
宫秘书长在报告中也指出,农户要依托一体化企业才有出路。规模化、一体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减少。宫秘书长认为,小企业将越来越少,并且逐渐退出市场,大企业的比重增加,会走兼并的道路。所以,我认为,只有一体化发展才是根本。
在土地的利用率方面,对方辩友认为,一体化企业的土地利用率存在问题。正大的王总介绍过一体化企业的土地利用情况,根据他提供的数据,我估算了一下,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同样的40亩地,一体化企业可以饲养30万只鸡,农户估计饲养10万只或不到8万只。从这一点来说,规模化、一体化企业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从土地的产值来说,同样是40亩地,一体化企业一年的产值大约是450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老百姓种植水稻、小麦,一年的产值不过是10万元人民币,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就像毛长青咨询师讲的那样,农业是一个价格、价值都在上升的过程,如果对方辩友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会认为一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方辩友说老百姓从以前大锅饭时期粮食不够吃到自己承包土地,粮食绰绰有余。这是事实,但是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把好的、安全的东西留给自己吃,把有问题的产品卖到市场上。从养殖业来说,如果市场上鸡蛋价格高,养殖户就把鸡蛋卖给出更高价格的人;如果鸡蛋价格低,他就卖给公司;如果鸡蛋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不告诉你,公司能够像双汇那样,进行“头头检”吗?
对于农户的自觉性的问题,中国的饲养业和美国的饲养业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养殖从业者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而美国实行普及高等教育,如果说让中国老百姓从几千年以来的现状提高到美国那样的水平,提高到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非常困难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是很难做到的,也不可能做到非常好。所以说,“公司+基地+农户”是没有出路的,一体化才是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毛长青: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定义,就像刚才对方辩友王振江董事长说的,说到未来,未来有多远?如果在未来15年之内,那么肯定是“公司+农户”模式,15年以后可能就是“公司+农场”模式。这一点我非常赞同王总的说法。未来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时中国农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这个辩题不是在讨论哪个模式好,而是讨论哪个模式是未来的主要模式,哪种模式对中国更适用。从这方面来说,我认为还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更适应中国的现状。
“一体化”模式的确占有优势,不管从食品安全还是管理技术水平我都是认可的,但是“一体化”模式也有弊端,它是重资产型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需要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一体化”模式要求更高。我认为,“一体化”模式更适合做高端品牌的鸡肉,但是就像专家所说,这种模式在美国占不到10%,在美国,前5大肉鸡企业都是“公司+农场”的模式。
对于中国来讲,现在是“公司+农户”的模式,未来是“公司+农场”的模式。中国的养殖规模逐步在提升,“公司+农户”的养殖水平、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从行业的发展来讲主要的模式还是“公司+农户”。
戈新峰:我很同意我方辩手的观点,我想阐述下“一体化”模式的优点。首先是解决了劳动生产效益。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农户散养规模比较小、基础设施比较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效益比较差,而规模化、一体化可以使劳动力得到有效提升,饲养量大大增加。
第二,对于疫病防控方面,生物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有很多鸡发病,正是散户的防疫条件、技术和疫病控制能力不利,从而污染了饲养环境。
第三,资源问题。土地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是制约肉鸡产业发展的必然因素,我很同意圣农李总的观点,一体化企业在土地利用上面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一体化企业标准、规范有效的饲养方案,使饲料报酬和养殖效益得到凸显。
第四,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各方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前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等事件,就是“公司+农户”模式导致的风险。
马翔:“公司+农户”的模式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现在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非常大,“公司+基地+农户”很好地解决了劳动力问题;有效地整合了资源,达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效率。资源问题包括人力资源,还有土地、资本。在10年之内,养殖业用工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公司+基地+农户”可以通过公司的形式达到一定的人员利用;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有人对“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有管理上的顾虑,“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技术水平等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相对来说是一个很规范的环境。
张磊:我认为未来肉鸡养殖发展一定是以“一体化”模式为主,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原来的人口优势不断消失。现在不光劳动成本,各项成本都在不断提高,饲料、兽药价格不断上涨,这就要求饲养数量必须提高,也就是需要高产出,高产出就需要高投入。所以,现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实现“一体化”模式之前的折中的产物。
二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重视,企业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顾虑,只有全程的把控产业链,从原料、饲料、养殖、屠宰以及深加工各个环节上整体控制,做到企业的一体化经营。那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就不会有顾虑。
三是“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国家对环境控制的管理要求。农户对于畜禽粪便是分散处理,在处理粪污方面肯定没有一体化企业做的到位。目前的“公司+农户”模式正是迎合了整个社会加速发展的形势,用这种方式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但这种模式必将被“一体化”模式所代替。
第二轮
尹彦勋:通过刚才各位辩手的发言,相信大家基本上了解了各位专家、企业家的观点,下面进行更精彩的阶段,自由发言,每方5分钟,自由组合。先由红方开始。
宫桂芬:我要明确一下,我是支持“公司+基地+农户”这个观点的。大家都知道,一体化模式是很好,但根据国情来说,不管多好,没有可行的条件,也不现实;对方辩手把规模化和一体化的概念混淆了,规模化不代表一体化,现在农户养殖也有规模化养殖,农户也正朝着规模化转变;对方辩手认为一体化企业对于食品安全可以更好地控制。我认为,公司对农户的监控也是可行的,现在很多公司实行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疫苗等等,这也可以保证食品安全问题;消费方式不同。现在社会逐渐崇尚回归自然的产品,从这一点上来说,“公司+农户”更有优势。
李文迹:一,白羽肉鸡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科技的产业,不是农户所能做到的。白羽肉鸡产业涉及到了建筑行业、设备制造业、通讯行业、金融业等许多行业,不是农户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认识到的水平,需要一体化企业的集体团队来实现高科技、高技术。
二,对方辩友在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的问题上,事实上是转嫁了风险,把疫病控制最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最可能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转嫁给了老百姓,如果农户出现了有疫病的鸡,你们能收到吗?
三,一体化产业是对“公司+农户”模式的革命,现代化、自动化、高科技代替了手工劳动,集约用地代替了浪费用地,用高效率代替了低效率,零污染代替了高污染,所以一体化模式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程立力:规模化并不是一体化的专利。规模化包括农户的规模化和企业的规模化。目前,农户的养殖规模也在快速上升。在没有机械化操作的前提下,我们公司去年布局的规模是平均每批鸡1.2万只,我们也在考虑适当地改良机械化程度,如果按照这个布局,一个农户可以养4~5万只,这在农户方面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劳动效率和一体化企业相比不相上下。
还有就是公司的规模化。肉鸡产业未来的发展肯定是规模化,但是规模化并不是说就是一体化。农户的方式同样可以实施规模化。另一个是时间点,未来是5年,10年,还是15年,如果静态的考虑,肯定是一体化占有优势,但是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基于现在的产业发展现状,“公司+基地+农户”也会加速企业的发展,真的到了那个时间点,就已经形成产业格局,也就基本定型了,呈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占60%~70%,一体化模式占30%~40%,这几年当中,也就是说哪种模式跑的快一点。
我们养的肉鸡有一定的环境污染,虽然不敢说可以做到零污染,可以做到很小的污染,一体化企业可以做到的,“公司+农户”也可以做到。
农户的素质和违约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形成一个长期合作以后,其实农户是很朴实的,如果公司是真的对他好,真心地为他考虑,那么他会给你同样的回报。根据我们公司的情况,毁约率还是很低的,不管是价格高还是低,违约率在1%。如果出现了疫病问题,全部扑杀,全由公司来买单,农户也就不会出现违背信用问题。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的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借鉴了一体化模式的优秀的元素来作为补充。当然,这种模式现在也存在一些弊端,作为群体而言,需要准确地把握这些因素,作为养殖行业的企业而言,并不是表示你一定要选择哪种方式,而是哪种因素你掌握的比较多,能够控制的因素比较多,就选择哪种方式。
张磊:一体化成为主流养殖模式,其实鲜活的例子就摆在面前,美国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占全国总产值的72.3%,但是我国排名前十位的企业能不能占到总产值的23.7%都成问题。目前我国的养殖水平是落后的,但是我们绝不会甘心落后,推进一体化进程确实有困难,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我相信,通过各位的努力,通过各个行业的团结、支持,能够加速我国农牧业的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必将快速发展。
第三轮
尹彦勋:现在双方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这次由蓝方开始。
王振江:我们是一体化企业,我认为一体化在未来有着非常成熟的发展前景。中国的肉鸡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现在是走在了前头,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种模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拉动了千万农民致富,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前期我们公司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但经过10年的时间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切实的经验。近10年以来,我们公司一直走一体化道路,投资10个亿建立了现代化鸡舍,发展产业链,饲料、食品加工等,我们发展的很快,也很好。未来一体化肯定是一条龙企业更适合走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观点。
文杰:一体化模式对于白羽肉鸡产业来说,有合理的地方,因为整个白羽肉鸡养殖属于舶来品,无论是品种还是技术,全世界都差不多。我认为讨论的焦点是谁养商品鸡的问题。我作为红方的一员,同意我方各位辩手的陈述观点。由于“公司+基地+农户”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一些有实力的公司自养商品鸡,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改善,比如诚信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公司+基地+农户”是目前我国肉鸡养殖的主体形式,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主体形式。
尹彦勋:中国的肉鸡产业发展到现在,是一个发展过程,包括现在农户的养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消逝,只会更加完善。对于在座各位人士来讲,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模、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我相信,通过这次辩论,最大的作用是使在座的行业内专家或企业家判断出,哪种方式更适合你。(本文系我刊根据论坛讨论录音资料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阅) 支持啊我挺 好。 好,看的太远了
回 2楼(昆虫) 的帖子
昆虫:好。 好,看的太远了 (2012-07-29 17:19)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你们讲的就是好,看看怎么能把鸡养好,行情怎么能好起来,不叫养殖户养好了也赔钱 养5000只鸡,假如需要雇佣 2个人,那么,一个月的人工费用是40000元............我给你打工去吧 王董事长 不知是搞啥的?你的假设也太离谱吧,到2025年养5000只鸡要雇2个人?那社会不得倒退几十年? 王董事长是高新人物,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一吨吃:L :L :L :L :lol 非常精彩· 我发现一体化倡导者一点原则性问题未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源公有制———公代表国范围内的每个民众———企业一体化所占比重如太大,那意味着公共资源不均衡,将导致社会贫富差异拉大,不稳定因素增加,此为我国人口压力所致。2050年前,公司农户为主体。2050后缓慢过渡到公司一体化,因为——人口下降。共产党最讲究实事求是。想想:现阶段没有享受政府补贴的养鸡企业能走多远。认真想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