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的防治22—禽结核和禽李氏杆菌病
禽结核禽结核是由一种嗜酸性细菌感染引起的鸡和其他家禽、许多野禽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年老家禽易感性高,在美国某些地区,其感染率可达50%。
【病原】
本病病原为分枝菌属结核分枝杆菌(禽型)。
【症状】
病禽生长不良,体重减轻,精神萎顿。鸡冠肉髯苍白、萎缩。胸腺结核表现为玉米粒大的肿胀,肠结核呈现严重腹泻,骨结核出现跛行。病程可持续2~3个月,因衰竭或肝破裂死亡。
【病变】
与其他动物结核病一样形成结核结节,肝、脾、肠是结核好发部位。肝脏肿大,呈棕红色或灰黄色,质脆。实质中可见结核性病灶,粟粒大或更小,呈灰白色或白色,突出于肝脏表面,豌豆大或榛子大的病灶呈圆形、黄色。少数病灶融合成菜花样,质地坚硬,灰黄色。脾脏肿大,与肝病变相同。肠结核可见小肠及盲肠有结核结节,有的形成溃疡。骨结核常见于股骨和胫骨弯曲,两肢呈蜂足样外观。肺结核多为继发性,有时可见干酪性肺炎,多为一侧性的。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病变可初步诊断。病料涂片抗酸染色可见红色抗酸菌及细菌分离鉴定,变态反应及全血凝集试验,可以确诊本病。注意本病症状与蠕虫病、禽伤寒、马立克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防治】
加强病鸡群检疫,及时发现并淘汰病鸡、血清阳性鸡,环境彻底消毒,病鸡不得作为人类食品等,可切断本病流行环节,利于净化。
本病无治疗价值。
禽李氏杆菌病
禽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散发性败血性疾病。鸡、火鸡、鹅、鸭和鹧鸪等均可被感染。
【病原】
本病病原是李氏杆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有鞭毛的细小球杆菌。
【症状】
本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常突然死亡。有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和消瘦,有中枢神经损伤病例,最常表现为斜颈。
【病变】
多呈败血症的特征,如常见心肌多发性坏死,心包炎;肝肿大,呈绿色,有时还有坏死灶,脾肿大,呈斑驳状;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诊断】
根据症状、病变常难以诊断本病。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鉴定可以确诊本病,动物试验本菌可致家兔化脓性结膜炎,为特征性诊断方法。
【防治】
目前尚无特异性防治方法,只能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本病。
可用金霉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