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的防治21—葡萄球菌病和丹毒
葡萄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致病菌株所引起的鸡和火鸡的化脓性疾病。多见于40~80日龄鸡,可造成15%~20%以上死亡。主要病症是腱鞘、关节和粘液囊局部化脓、创伤感染,败血症、脊椎炎、脐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原】
本病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
【症状】
急性表现为全身症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足、翅关节发炎,运动障碍。常出现结膜炎和下痢,有时发现胸部龙骨上的浆液性滑膜炎。慢性病例表现最明显的是跛行,常不愿走动。
【病变】
败血型见皮肤水肿,液化,毛脱落,皮下出血、溶血。水肿液呈红色,局部皮下肌肉高度充血、出血甚至变性坏死。部分病鸡只表现为局部皮下胶冻样水肿,关节炎型表现关节液增多,皮下水肿,腱鞘积有脓性渗出液。
内脏变化一般不明显,有的病例可见肺出血,溶血、水肿、液化如泥。脾脏亦见有液化,有时可见黄色坏死灶。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症状及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细菌分离、镜检,若分离菌能产生溶血毒素、血浆凝固酶、分解甘露醇并能致死家免即可确诊为本病。本病应与坏死性皮炎、滑液囊炎、病毒性关节炎等相区别。
【防治】
目前尚无特异性防制措施。预防外伤,加强卫生防疫措施,可降低本病发病率。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磺胺等进行治疗,有较好效果。
丹毒
丹毒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禽类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鸭、鸡、火鸡、野鸡、鸽、鹅及其他野禽。火鸡最易感。4~7月龄禽较易感。
【病原】
本病病原为丹毒杆菌属猪丹毒杆菌。
【症状】
鸡群中突然出现零星死亡。也有精神倦怠,黄、绿色下痢、关节肿胀、跛行。冠或头部肿胀,皮肤发红,食欲废绝,受精率降低,呼吸困难。
【病变】
败血症病变,浆粘膜出血,肝、脾呈暗红色肿大。原始病变是皮肤有紫斑,其中以腹部、胸部及大腿的肌肉最严重。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病变可初步诊断本病。肝、脾触片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可以确诊本病。
【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鸡场、火鸡场,可考虑用甲醛灭活苗免疫接种。对鸡舍彻底清洗消毒并空闲一定时间,就能切断本病传播,而不需接种疫苗。
对病禽需全群治疗,油剂青霉素是特效药物,皮下注射,效果较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