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的防治20—鸡传染性鼻炎和禽霍乱
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自然情况下只感染鸡、火鸡、野鸡等,其他禽类不感染。
【病原】
本病病原是嗜血杆菌属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病鸡流出浆液至粘液性鼻液,常甩头、流泪,一侧或两侧面部、眼睑和肉垂浮肿,有时有呼吸道口罗音及呼吸困难,病鸡萎顿、厌食,排绿色稀便,消瘦。严重者肉髯水肿,产蛋母鸡产蛋率显著下降,死亡率较低。
【病变】
鼻腔和鼻窦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窦内有大量渗出物,以后转变为干酪样坏死物,眼睑粘连,结膜囊蓄积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细菌分离鉴定、动物试验及凝集试验可确诊本病。注意本病与慢性呼吸道病、肿头综合征、巴氏杆菌病及维生素A缺乏症相区别。
【防治】
国内外已有灭活油乳剂疫苗及弱毒活苗用于免疫预防,有较好的效果。定期消毒,注意通风等,可有效阻止本病传播。
对病鸡群应隔离治疗,选用磺胺、泰乐菌素、红霉素、壮观霉素等敏感药物投服3~5天,有较好的疗效。
禽霍乱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细菌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自然情况下主要感染鸡、火鸡、鸭、鹅、鸽等。3~4月龄以上育成禽及成禽最易感病。
【病原】
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禽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症状】
最急性型:在流行初期,常见于肥壮、高产禽,病禽突然不安,倒地挣扎,迅速死亡,或未见明显异常死于窝中。
急性型:最常见,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弓背缩头,呆立一旁。食欲减少或废绝,常有剧烈腹泻,粪便呈灰黄、灰白、污绿色,有时混有血液。冠、肉髯发紫,呼吸困难,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死亡。
慢性型:发病死亡率低,但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呼吸道及消化道炎症,关节炎,精神不振,消瘦。
【病变】
最急性型:仅见心冠状脂肪有小点状出血。
急性型:此类型为最典型病例。病禽皮下和脂肪有小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外膜出血明显。肝肿胀,棕黄色,质脆,散在大量灰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胃肠道特别是十二指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肠腔扩张,浆膜血管极明显,并有出血斑点,肠粘膜极易脱落,肠内容物血样、粥样。
慢性型:除上述部分病变外,鼻腔、鼻窦及上呼吸道内有粘液。关节炎病例关节内有炎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尚可见纤维索性坏死性肠炎、气囊炎及腹膜炎。
【诊断】
根据症状及病变可以作出初步诊断。肝触片用瑞氏染色见有两极着染短小杆菌,可以确诊本病,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注意本病与小肠球虫病、鸡白痢、葡萄球菌病及支原体感染相区别。
【防治】
目前国内有巴氏杆菌弱毒活菌苗及灭活苗可用于免疫预防。做好环境消毒,加强防疫,减少应激,可减少本病发生。
禽霍乱高免血清可有效控制本病死亡,投服敏感抗菌素,如磺胺、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等有切实疗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