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tao 发表于 2008-1-17 10:52:58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15—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和鸡肿头综合症

                                                                        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
    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左右的肉鸡,发病率可达20%~50%,死亡率为5%~10%。
【病原】
    本病病原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鸡细小病毒。
【症状】
    病鸡表现生长发育不良和苍白,有些鸡羽毛发育不良,如在3~4周龄时,头部还留有胎毛:羽毛蓬松干枯无光,易断裂。腹泻,粪便呈水样,有的病鸡脚软,有跛行。
【病变】
    生长发育不良,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外周神经肿大。病鸡肠道扩张,肠内充满未消化食物,并带有黄色粘液样物质。腺胃肿大,肌胃缩小,呈灰白色,质地坚硬,胰腺纤维化,胆囊扩张,胆汁稀薄。骨骼钙化不良,股骨近端易断裂。
【诊断】
    根据特征性病理变化和症状进行本病诊断。
【防治】
    加强卫生防疫措施,防治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本病。

                                                          鸡肿头综合症
    鸡肿头综合症是由细菌和病毒多种病原感染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商品肉鸡和蛋鸡,4~7周龄肉鸡最易感病。
【病原】
    本病病原有大肠埃希氏菌、冠状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及腺病毒。
发病率不超过4%。
【症状】
    最初可见少数鸡的眼睑和头部水肿,精神沉郁,约#$ 小时,出现典型症状:头、眼睑严重水肿,结膜发炎,下颌和颈上部水肿,少数病例还发展到肉髯,病鸡常因无法采食和饮水而死亡。
【病变】
    鼻粘膜出现广泛的由红到紫的颜色变化,头面部高度水肿。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病毒培养及细菌学检查可确诊。注意将本病与传染性鼻炎、禽流感相区别。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圈舍环境条件,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尚无特异性防疫方法。
    发病鸡群用高效广谱抗菌素配合抗病毒中药可有效控制本病的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15—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和鸡肿头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