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tao 发表于 2008-1-17 10:44:13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13—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因子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见于2~4周龄的雏鸡,死亡率为10%~20%。
【病原】
    本病病原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症状】
    本病特征性症状是贫血症。病鸡精神沉郁,皮肤苍白,增重受阻,常在12~28天内死亡,病鸡血液稀薄,凝血时间延长,红细胞压积下降,最低可至6%。感染后第8天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第16天外周血出现幼稚型红细胞、颗粒细胞和血小板,几天后不成熟红细胞发生率可超过30%。
【病变】
    骨髓萎缩,呈脂肪样,胸腺萎缩,呈黄色,法氏囊萎缩,部分法氏囊壁呈半透明状。肝、脾、肾肿大,褪色,有时肝黄染并有坏死灶,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出血,严重者可见肌胃粘膜糜烂或溃疡。部分病例可见头、颈部皮下出血、水肿、胸肌和腿肌出血,喙和脚苍白。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及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有人认为当红细胞比容值低至27%时,剖检见骨髓变黄,甚至为白色,胸腺萎缩,即可初步诊断为本病。测定血细胞比容值,血液红、白细胞计数,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如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间接ELISA试验等均可用于确诊本病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本病早期应注意与鸡传染性矮小综合症、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鸡包涵体肝炎及其他可引起贫血的类症相鉴别。
【防治】
    对本病经常发生的地方,应采用强毒CAA免疫16~18周龄种鸡或进口CAA弱毒冻干苗免疫12~16周龄鸡。加强种蛋检疫,加强兽医防疫措施,可减少本病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用于本病治疗。鸡群发病后,及时使用广谱抗菌药,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及使用免疫增强剂,可降低死亡率,促进本病康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13—鸡传染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