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传染病的防治9— 产蛋下降综合征
产蛋下降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以鸡群产蛋率突然下降,大量出现软壳蛋和畸形蛋为特征。
【病原】
本病病原是腺病毒科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
【症状】
病鸡临床症状不明显,有色蛋壳色泽消失。紧接着产生薄壳、软壳或无壳蛋。蛋壳粗糙,产蛋量下降,常出现在高峰期,产蛋量下降20%~50%,持续4~10周。早期感染的鸡群出现产蛋推迟,产蛋上升缓慢,且达不到产蛋高峰应有的产蛋率。
【病变】
本病眼观变化不明显,有时可见卵巢静止不发育和输卵管萎缩,少数病例可见子宫水肿,腔内有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卵泡有变性和出血现象。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及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发病前后相隔15~20 天采双份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其减蛋综合征抗体效价,若第二份血清效价明显高于第一份,具有诊断价值。
【防治】
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目前国内有油乳剂灭活苗、蜂胶苗可供选择。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和采取合理、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将会有效减少本病的传播和流行。鸡场一旦发病,立即用灭活苗紧急接种,可起到缩短病程,促进鸡群早日康复的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