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tao 发表于 2008-1-15 10:21:30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6—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鸡疱疹病毒引起的鸡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为特征,一般发生于2~5月龄,发病率50%~60%,死亡率为10%~50%。
【症状】
    内脏型:精神萎顿,蹲伏,运动失调和腹泻,后期病鸡极度消瘦。
    眼型:呈单侧或双侧失明,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虹膜褪色,从正常的黄色转变为青色、混浊。
    神经型:表现消瘦,运动失调,步态拘谨,半瘫或全瘫,其中以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劈叉”姿势最典型。
【病变】
    内脏型:肝、脾、肾明显肿大,其上散布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肿瘤结节。卵巢肿大、肉样,原始卵泡减少或消失,大者如核桃,似肉团。腺胃肿大、壁厚,粘膜乳头融合成大的结节,粘膜出血。
    神经型:多见一侧腰荐、坐骨神经肿胀,出血或伴有胶样浸润。
【诊断】
    根据病鸡消瘦、麻痹、特征性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典型病例可以确诊。血清学及病毒学方法可用于感染鸡群感染情况的监测。内脏型应与鸡淋巴白血病相鉴别。神经型应与新城疫、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缺乏症相区别。
【防治】
    使用弱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本病发生,一般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之内接种。加强孵化场地设备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其他病原体感染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发现病鸡应及早淘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禽类传染病的防治6—马立克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