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环境
疾病是养殖业中的一大难题,每个相关行业的人士都在谈论这个话题。但是每每谈到病,几乎都脱离不了病原体的概念。细菌病,病毒病直至混合感染,几句总结完了,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关键一点本人考虑是忽视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因为每种疾病都脱离不了环境的因素。一些人士也谈到了环境,比如不断的提高鸡舍的花费改变饲养环境,但也是疾病不止,关键一点环境是如何影响疾病的探讨的比较少。因而实际上是无从下手。本人才疏,没有多少理论根据来论述这一观点。但就自己的认识来谈谈这个问题。
1.环境因素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谈起环境因素这个是个熟知的话题。即冷热,燥湿。以及空气的质量。等几个基本因素。中医上说是六气及污浊之气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热与水的供给和变化。因为我们都知道,生物的正常生理生化运动需要有能量的供给。没有能量无所谓生命的运动。这些基本的能量其相当一部分即来源于大自然,及阳光的提供。而水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因为动物体内8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构建成机体的体液,给机体的一些列生命活动提供场所。因而大自然的冷热影响着生命体活动的质量,而燥湿则直接影响这生命活动的场所。
大自然的气候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冷热燥湿受着太阳地球以及月亮的运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形成了一年四季暖热燥寒的变化。而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位置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冷热燥湿的小气候区。因而东北多冷。东南沿海多风湿,西南边陲多湿热,西北地区多干旱生活在。生活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体为了在所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繁育,都会不断的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比如病原体则是通过不断的变异来形成不同气候环境中的特殊类群。因而有耐燥热的,耐寒冷的等等生理特征。而动物机体在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及生命特性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比如寒冷时。通过体表的毛细血管收缩或加厚衣服来减少体热的散发。而天热时则多饮冷食或扩张体表毛细血管,增强呼吸等来尽可能地散发体热。以此来保证体温的相对平衡。因而,不同气候区域内的动物由于所进行的生理特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生活规律。东甜西酸南辣北咸的饮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北方寒冷肾多虚,东方风多脾气虚等,
2.环境因素的变化是疾病发生的源泉。
谈论疾病的发生。一贯的观点是由于病原体的入侵而引起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组织器官发生器质性的变化。这个观点似乎无可非议。特别是目前随着养殖业形成规模化,疾病的发生范围在扩大,相似病例在一股群体甚至一个区域内同时出现的现象越来越多,因而传染病的观念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防治法则。但是。笔者认为疾病发生的前提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刺激,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抵抗力下降,病原体乘机而入而是机体发病。也就是说疾病发生的前提是外界因素的刺激所造成的。不同的外界因素引起机体不同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而引起不同的疾病。比如寒冷的刺激,使机体毛细血管的收缩引起血压的升高。水夜运行障碍易发生水肿,拉稀,风寒的刺激使呼吸系统细胞纤毛痉挛气管收缩而痰液排出障碍形成支气管炎。风热,氨气的不断刺激使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而给支原体,禽流感病毒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并给其对机体的入侵的门户大开而是机体发病。因而中医上有瘟疫和寒疫的说法无不与环境气候有关。
3.环境因素是如何使机体发病的?
环境因素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机体会健康的成长的,只有当环境异常时才会引起机体发病。这种环境异常常见于气候的突变,不随气候的规律而变化等。
气候的突变我们常称为应激反应,不同的应激因素对机体的异常影响是不同的。热应激常常引起机体体温的升高而使体液丧失。即脱水。但是突然短时间内的气温凸高,机体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而是心动突然加速而死亡,也就是常说的中暑。突然的冷刺激实体表毛细血管突然收缩使血压升高而丧生,风热燥三因素刺激可使得气管表皮细胞脱落而引起肺炎。风热湿可引起气囊炎的流行。风寒湿可以发生流感和支气管炎;寒湿为患。可以发生肾型传支。风凉燥可以引起口蹄疫,风湿可以发生流行性腹泻,等等。
季节的异常中医上称为非其时而得其气,即该热的时候反而冷,比如春寒,该冷的时候反而热,如暖冬这样可引起大区域内疾病的发生。所发生的疾病多与该季节所表现的气候有关,比如该热反而冷容易发生寒疫,比如嗜血杆菌支气管炎,等,该冷的时候反而热容易发生瘟疫。比如新城疫。
就目前我国流行的饲养方式有两种,即标准化养殖和开放式养殖。开放式养殖由于动物不断地和外界不良的气候相接处。其抵抗应激的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突变因素的频繁而发病率比较高,而标准化饲养,群体所处的环境是人为的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应急反应小,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抗应激能力差,其发病多与其提供的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据网友们提供的信息来看,标准化鸡舍内。气囊炎的发生率很高并且首发多在于湿帘附近。因为其区域内多风多湿,这也许就是夏季发生流感的原因之一吧。
4.谈论该议题的意义。
目前,对于疾病的防与治。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趋于一致的观点是病原体致病论,所以,对于疾病的预防理念除非就是疫苗注射提高免疫力为主,定期的投入抗菌消炎药或抗病毒药物来限制病原体的发展,以此来达到机体的健康发展为手段。应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我们的畜牧业做出了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三个问题,使得我们的预防工作越来越难,疾病的侵袭越来越严重,那就是:其一疫苗的生产永远滞后于病原体的变异,所以应该说是跟不上,这就是流感预防不止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其二,抗菌消炎药的大量应用使得耐药菌株不断的增多。是的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难。其三。食品安全卫生越来越提到了人们的议事日程上,单纯靠通过限制病原体的生长来达到食品生产的目的越来越不受欢迎。因而探讨疾病发生的根源。从源头抓起显得越来越必要。
综合防治。------- 食品安全势在必行,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环境主要,母源抗体,健康鸡雏也是主要的。:lol 又见到飘逸老师的大作,只有好好学习了 探讨疾病发生的根源,从源头抓起显得越来越必要。 写得不错 观念更新势在必行老师说的好先收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