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英 发表于 2012-1-13 18:37:32

中兽医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讲课文稿)

上次讲了如何学习中兽医,这次我们谈一下中兽医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我们大家都知道,也经常会提到中西医结合,也都知道中西医结合永远是我们需要发展的方向。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又有着什么样的深远意义。首先,西医西药我们大家都清楚,是针对进入肌体内部的病源,象细菌了、病毒了等等,是为了杀灭它们,不使它们在我们的肌体内部造成进一步地伤害。在经过各种西药的投入,杀灭了侵入肌体内部的病源微生物,肌体也就向愈,向好的方面转化。这就是我们所给于病体的一个外源性的治疗,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外力的援助。这就象是一个屋子,里面进入了不法分子,对主人造成了威胁或者伤害,我们利用军队的力量把他们消灭,那么这个屋子便又重新回复到了平静。但是,不法分子是很狡猾的,而这个屋子又很容易让他们进入。在经过了几次失败以后,他们很可能变换战略战术,从而使军队也无从着手,这便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结合中药,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被解决。这是因为,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细菌等的一些微生物是很难对它产生耐药的。而且,中药还可以充分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给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以有力而彻底地清除。比如刚才我们讲的这个屋子,如果我们再结合自己的防卫力量,把未被消灭的不法分子驱除出去,那么这个屋子也就彻底干净了,同时也才能够真正得以安全。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意义,也是中药、西药互补、互助的有效治疗手段,也正是中兽医应用于禽病防治的广泛体现。
中医有一句话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这意思就是说,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我们就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在已经发生了疾病的情况下,我们就要防止它的传变,在最小的范围内把疾病消除,不使疾病进一步地伤害其它脏器。就未病先防而言,中医理论就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外部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必须得通过内部因素而起作用,这也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思想体现。因此,未病先防可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养生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二是外避邪气,防止病邪侵袭。第一是第二的基础。对于一个机体来说,只有“正气存内”,才可达到“邪不可干”。这在《素问.评热病论》中也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同样强调指出:正气充足,邪不易侵犯,则不发病;正气亏虚,邪易侵犯,则疾病发生。所以,“未病先防”不但对人,即便是对于所有的动物养殖,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们搞养殖,养鸡,我们的最大希望是什么?是不是希望鸡少发病或者不发病?相信回答是肯定的,否则的话,我们的鸡就会受到无可预计的损失,我们的腰包也会被疾病掏空。然而,事与愿违,实际的情况真的不容我们乐观。即便是我们在用各类药物预防,即便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做着各种疫苗的免疫,但疾病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杜绝,也并没有因此而少发生,相反却变本加厉,更加表现出了多种而复杂的局面。我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可以肯定地说,这正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结果,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肌体正气不足的原因。我们采用药物预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盲目的,没有针对性,就像前面所举的例子,那是利用军队的力量,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但是,如果这间屋子里没有敌人进入,那么军队的造访是不是也会对主人产生骚扰的负面影响呢?当然会。所以说,应用抗生素的预防,也不见得是多么的科学。相对来说,疫苗的免疫对疾病的防控有高度的针对性,是目前很好的疾病防控手段。可美中不足的是,经过疫苗免疫所产生的抗体,它有着高度的识别能力,对自身识别范围以内的微生物群有排斥和中和能力,对识别以外的却表现无动于衷。就象是面前的这个人我认识,是上次骚扰我的那个人,所以我就与他抗争,不让他进入。但是,如果是换了一个人、或者是经过了乔装打扮,换了一副面具,那么我们的抗体就不会去管了,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它的识别范围,它不会去管,不会产生排斥和中和的能力。因而,危险也往往在此时产生。因为我们谁也不能肯定,面前的这些人不是不法分子,很有可能是新的、不认识的不法分子的初次造访,也可能是原来的不法分子经过乔装,换了一副面具。因此,危险也会马上发生。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临床中,在我们的生产实际中是不是也是这样?屡灭不除的病源正像是狡猾的不法分子,特别是流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怎么做,一句话,那就是提高肌体的正气,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吗。那么,什么是正气,怎么样才可以提高肌体的正气。通俗地说,正气既是生命的功能,也是适应于自然变化的能力。它也分阴分阳,而且是有一定高度的阴阳平衡。这个高度很重要,我们讲平衡不能脱离开这个高度。就拿人来说,一个体质健康的人他是阴阳平衡的,而一个体质虚弱的人也可以建立阴阳平衡,但那是机体为了生存而出现的不健康的、代偿性的平衡,这个平衡是很容易被打破的。所以《内经》有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里的阴平指的是机体内属于阴的部分,比如血、津液,达到一种适宜的量;“阳密”是指机体内属于阳的部分,比如气和火(火属于热,属于温煦),达到一种相应的固密程度。他们的平衡才可谓健康,否则,无论哪个多了都将导致疾病发生。当然了,这是针对机体的整体而言,不是讲的某一脏、某一腑的平衡问题。中医是一个整体医学,中医理论认为,任何一脏,或任何一腑的阴阳失调,都会累及其它脏器,乃至全身的阴阳平衡。这里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肾阳虚的体质。由于肾阳是元阳,是脾阳的基础,所以当问题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会累及脾阳使之不足;脾阳为中阳,它主温运,主四末,但更重要的是,脾阳又是卫阳的基础,可上充于卫,脾阳不足又可直接导致卫阳虚衰。卫阳是温煦全身的表阳,因此会出现四肢发冷,手脚冰凉的表现。这是其一,其二是由于表阳的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被风寒之邪所伤而导致疾病。其它脏器也都是如此。所以说,整个肌体的阴阳平衡才叫“阴平阳秘”。
这是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提高肌体的正气。我们说养鸡、养鸡,那就要突出一个“养”字,不是我们把鸡抓来,给它吃、给它喝就可以的。当然了,每一种生物都有它自身的调节能力,但那只是在它所适宜的场合、适宜的环境之下。我们现在是集约化养殖,是把鸡限定在一个人为的环境之内,这与它本来所需要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我们一直在分析着它的营养需求,虽然我们也满足了它的温度要求,但这也只是缩短了鸡所本来的生存条件的差别而已。这个差别越小,鸡的健康程度将会越高,肌体内的正气将会越充足,抵抗外邪的能力将会越强。这便是我们养殖讲管理的重要性,也是间接地提高鸡体正气的手段之一,起码不至于对鸡体正气再度造成伤害。
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我们的管理做的非常到位,即便是我们没有有伤鸡体正气的任何过失。但由于自然环境的突变,或者是流行性疾病的威胁,同样会导致我们的鸡的正气大衰,阴阳失去平衡。此时,适时地采用中药预防是非常可取的。比如黄芪,据《本经》中记载:黄芪性味甘,归脾、肺经。黄芪的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它的补气升阳是因为,黄芪可补益脾肺之气,且有升阳举陷之功,为补气类药中的重要药物。在应用上,对于那些慢性虚弱性疾患,以及中气虚弱者应用黄芪最为适宜。它的益卫固表,是由于黄芪可补益脾肺之气,而肺中之气主要是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一部分注入于脉,推动血的运行,另一部分行于脉外,充于肌表,司腠理毛孔之开合,控制和调节汗液的排泄。而卫气虚则毛孔开合失司,引起自汗等的表虚类证候,所以,黄芪可益卫固表。现代研究也表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胆碱、叶酸、糖类和多种氨基酸等。药理实验证明,黄芪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抗感染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作用。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我们明确,那就是对于现代研究,我们只作为对单种中药的成分了解即可,不可以作为中药配伍的依据。另外,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话,就我们现在的市场上,有许多应用从黄芪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就是黄芪多糖,避开它的医疗效果不说,就黄芪与黄芪多糖而言,本身就是两种概念的两个药物,我们不能同等视之。其中的道理也有许多,这里就不再详述。
对于疾病的预防,还有许多中药可供我们选择,如党参、防风、甘草、黄芩、黄连等等;还有由黄芪、防风、白术所组成的玉屏风散,它有着益气固表,防止外邪侵袭的功效;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它有着补益中气,防止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充养卫气的功效;还有扶正解毒散等等。适时应用,都可起到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这在我的临床中也是深有体会的。我记得是在09年的春季,当时我们这的鸡群发生了温和型的流感,主要表现流鼻液、肿脸,然后采食量下降,排稀白粪和绿粪。当时药物治疗效果也很好,用药几天后症状就可以下去。但是,有一户我却给人治疗了两次。第一次用药几天后,症状缓解,肿脸、流鼻液等的症状消失。可停药几天以后,同样的症状又开始发生。第二次治疗仍按上法,效不更方吗,几天后同样症状消失,采食量上升。大概又过了七八天吧,这个养鸡户又过来说鸡又有了同样的症状,虽然不多,但与前面的两次一样。经他这一说,我就开始有所警觉,他这个鸡为什么会这样?按我们现代话来说,这不正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的结果吗?而抵抗力下降,不正是机体的正气不足,卫阳、卫气虚衰所造成的吗?由于卫气的虚衰与脾肺之气的不足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黄芪。又由于黄芪有收敛之性,恐有敛邪之嫌,所以又配以防风。在我们所从事的鸡病诊疗上,从五行上讲,鸡为火性,是阳热之体,许多病邪很容易化热,那么清理内热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所以又配了一些清热了、解毒了等的几个药。就这样,我让他停止前面的用药,就这一个中药我让他用了三天,结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几天以后,当我再遇到他时他告诉我说,用完药以后,大群鸡没有再出现类似的症状,那几个有病的鸡虽然不是马上就好了,但也在几天以后陆续痊愈,大群也恢复到了得病以前的状况。后来我又对他的鸡跟踪了一段时间,也一直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经过这一次的体验,在后来的临床中,我曾多次应用中药预防疾病,也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所以,中医理论中所提到的“未病先防”,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经历了许许多多医疗实例的经验积累,对我们的养鸡业同样有着很大的价值。
中兽医不但在禽病预防上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而且在对鸡病的治疗上同样显出了“既病防变”的实际意义。《难经.七十七难》就曾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工同医,也就是医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五行生克的传变规律,如肝木受实邪,则会导致横逆乘克脾土,所以,在治疗肝病的时候,根据这种传变规律,适时地采用健脾益胃的治法,缩小疾病的范围,即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则“无令得受肝之邪”。这是一个例举式的理论,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脾病是不是会传肾呢?肾病是不是会传心呢?心病是不是会传肺呢?肺病是不是会传肝呢?当然也会,因为它们也都同样存在着相乘关系,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病理现象。我还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所养的肉鸡,发生腺胃炎的比较多,那是寒湿困脾所导致的一类证候。那么它是不是可以传肾呢?也是可以的。当脾受寒湿日久,不但会造成腺胃肿大乃至溃疡,甚至引起脾土乘克肾水,使肾阳衰败,水液代谢失调,引起肾肿,这在我们的临床中也是容易看到的。还有由某些病毒病引起的气囊炎,当寒邪袭肺,由于寒性凝滞,使得肺的肃降功能被阻,因而形成痰饮;接下来,痰饮之邪从阳化热,故而气囊炎发生,同时又会乘克肝木而形成肝周炎,这也是我们在临床中容易看到的病理现象。其它的脏器也同样会有这样的病理表现。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想一想,我们对气囊炎的治疗,是不是要考虑肝呢?我们对腺胃炎的治疗,是不是要考虑肾呢?事实证明,在应用中药对此二病的治疗上,对此思路的运用是必须的,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当然了,疾病的传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只有我们所讲的五行生克传变,其中尚有“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等等。我们这里只是切题而论,也可以使我们知一斑而概全貌。
中兽医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尚有一个共存的说法,这个说法虽然没有见到更详尽的理论阐释,但实际上却处处都有体现。何为共存,共存就是生命体与破坏生命体的病原微生物共存,包括肌体外部的和肌体内部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共存的情况,应该是在肌体正气足够强大的条件下才可谈及,否则的话,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疾病的发生。肌体正气的强大,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邪的进入,而且,也可使自身的排异能力大大增强。就像前面我们所举的例子,如果这间屋子的门窗有足够的坚固,如果我们自己的防卫能力有足够的强大,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使用军队来消灭敌人,而是首先拒敌于门外,不使他进入内部造成破坏。即便是万一有敌入侵,我们也可以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把它赶出去,我们不去杀它,把他赶出去,让他在外面自生自灭。这就是消除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意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杀灭、杀灭,我们大家也非常清楚,病原微生物是杀不完的,也是灭不尽的。相反,在你杀菌、杀病毒的过程中,对肌体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正气也会迅速地下降,这反而又给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我们应用中医中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调动肌体正气排除病邪的过程,是排除而不是杀灭。中医对任何外感病的治疗,都会考虑给邪出路的问题,手法上也分别有“汗、吐、下”法的不同。但无论是汗法、吐法,或者是下法,也都是调动肌体正气祛邪的过程。为什么在表里同病的情况下,中医有先解表,后清里的思想呢?这是因为,当我们利用药物清除里邪的时候,肌体的正气也会被调动入内,而表邪也会随之入里。这样,疾病非但不除,而且还会变得越发地复杂。这就足以证明,我们利用中医中药,其目的不是为了杀灭病原,而是为了祛除病邪。而这个对病邪的祛除过程,仍然是依靠了肌体正气的作用,我们所有的努力,也只不过是给于了肌体正气的一个信号、一个指令而已。我再举一个例子,当鸡得了温和型流感,出现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时候,表现的第一个反映是什么?就是减料。我们有的一看鸡减料了,就想办法健胃了、增食了,想让它多吃。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是因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脾胃的疾患,而是外邪袭表,肌体正气奋起抗邪,不能顾护于内的表现,并不是外邪内入脾胃的原因。当外邪祛除,肌体正气恢复,鸡的采食量自然会上升。所以,我们应用中医中药,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对病邪的清除,而不是对病原的杀灭。
在我的临床中,我曾多次运用中药治疗鸡的球虫病,无论是小肠球虫还是盲肠球虫,效果都很明显。我们所有的人对球虫病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血液原虫病。按照西医理论,我们通常是运用各类抗球虫药,去分代次地杀灭球虫,这似乎是一个唯一的治疗手段。然而,我们运用中药,以白头翁为君,直入血分,再配合其它药物,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而且也不会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在今年的夏季以来,气候比较潮湿,球虫病的发生相对较多,而应用西药治疗效果又不好,出现了耐药。但是用这个中药治疗,仍然会收到满意的疗效。我们想想这是为什么?是这个组方中某一味药物起到了杀灭球虫的效果吗?事实并非如此,据我所知,就目前所应用的中药,还没有哪味药杀灭球虫的效果会超过西药的。再者说了,如果要是那样的话,我们还需要辩证吗?还需要组方吗?因此,这个机理仍然是肌体排异能力的体现,而我们所使用的药物,也恰恰起到了恢复肠道功能,调动正气祛邪的作用,仍然是对病邪的排除,而不是对病原的杀灭。从这些例子上我们也不难看到,中兽医在禽病的防治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它不但在预防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禽病的治疗上,同样有着它自身的优势,这对我们的养殖业,将永远是一个护卫性的帮助。
关于中兽医在禽病中的应用,我们上面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疾病预防,强调肌体正气的作用,探讨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二是对疾病的治疗,采用祛邪外出的思维,也讨论了中医治病的本质。其实,就有关中兽医的应用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比如有一个病,我们为什么说它是里证或者是表证?同样是呼吸道症状,我们为什么说它是风寒袭表或者是风瘟袭肺?在治疗上,为什么有的用辛温解表而有的就用辛凉解表?还有方剂选用和药物配伍等等。这些也都是实际应用所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内容包括了整个中兽医的理论体系,我们也只能留待以后去慢慢地探讨、慢慢地研究。学习中兽医,我想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也包括我在内,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最起码不会显得那么轻松。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初始学习是西医理论,病原导致疾病是我们的固有思想。二是思维模式的固定和直观,肝就是肝,脾就是脾。我们大家仔细想一想,看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这样认识的,肝就是肝,脾就是脾,肝是造血器官,脾是免疫器官。但在后来的学习中,才浅浅地转化了思维,对中医理论的阐释也才能够接受。我说的这些,看起来与我们今天的探讨内容没有联系,但实际上是有关系的。你应用中兽医,必须得先了解中兽医。假如你对它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你在实际生产中,又怎么去应用它呢?也许有的会说,我去找明白人要方子,但你要来的方子也许对你当前的疾病有效果,以后即便是同样的症状表现,也未必会有效果。原因很简单,比如同样是鸡的咳嗽,但就这个咳嗽,里面包含了多种致病原因,你的一个方子是绝对不能全部涵盖的。所以,你还是不会应用,还是缺乏运用中兽医的基础。也许还有的会说,反正我们用的都是成品药,而成品药的标签上都有说明,我按说明用药不就行了?然而,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每一个药固然都有自己的功效说明和适应症范围的说明,但事实上,我们需要掌握的不是看它的说明,而是要掌握它的真实用途。从我个人来讲,我从不关注标签说明,而是必须得了解它的真实成分,否则,我绝对不敢用。特别是针对大部分的中药产品,如果上面标注着抗病毒,好了,我就用它去抗病毒;如果上面标注着是治疗新城疫,那么我就用它去治疗新城疫。你要是这样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就目前的养殖环境,病毒有多少种我们应该清楚,那么有哪个中药组方可以治疗所有病毒病的?完全是不可能的。再说新城疫,我们也知道,有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有以鸡只的死亡为主的,蛋鸡上有以产蛋下降为主的,它的表现症状各不相同。而每一个中药组方,它是绝对要有明确方证的,而这个方证必须要与疾病的证候相符合,否则,那就不叫方剂,也不会有效果。我还是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麻黄汤证,它以麻黄为君,桂枝为臣,相须为用,体现了发汗解表的主要功效;再佐以杏仁,与麻黄为伍,宣降肺气,针对了风寒闭肺之喘咳。那么,我们现在不用麻黄,用荆芥代替可以吗?或者我们再给它加上几味清热解毒的药可以吗?这是不可以的,因为那样就已经不再是麻黄汤了,也就没有了麻黄汤的指证,当然也就失去了它的治疗效果。那么,我们使用麻黄汤去治疗太阳中风证可以吗?也是不可以的,因为,这完全是药证不符,有害无益。所以,就新城疫而言,它也绝对不能一个方剂涵盖所有的证候阶段,如果说它是针对于新城疫,倒不如说它是针对于新城疫的某个证候阶段更为准确一点。所以说,对中兽医的应用,首先就要了解中兽医。
就中药的应用问题,还有一个现象使得我们无可奈何,也是因为不能够掌握它的实际应用范围,而使得本来一个很好的方剂,却受到了人们的冷淡。这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个遗憾,对作为医学经典是一个损失。我说的这个方剂就是清瘟败毒饮,我们兽医临床中普遍使用的是清瘟败毒散。清瘟败毒饮是一个经典名方,它曾经为我们的医疗事业做出过多大贡献是无法估计的。但在我们的兽医界,特别是在我们的养禽业又是什么样的现状呢?就现在来说,清瘟败毒散这个方剂,在我们的手里只是一个预防药,预防什么?不清楚。甚至现在作为预防药都不主动去用,什么原因?实际上,清瘟败毒饮是一个治疗性的方剂,就是在我们的养禽业,针对于相应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有着极高的医疗价值。但为什么会有上述的情况出现呢?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分析。第一,是不是有不能够正确地使用,使得它的效果被怀疑呀?第二,是不是由于说明不到位,或者是盲目地扩大其治疗范围,而引起的临床治疗效果问题呀?第三,是不是由于迎合部分人的心理而采用的价格战,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呀?等等很多种原因,只要去仔细分析,我们都会明白,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我们既然在谈中医中药的应用,那我们首先就得要了解它,就需要有些基础性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应用,使我们不至于在使用中药的时候,出现失之千里的过失,从而也才能够使中兽医真正成为与禽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们比方说,我们附近出现了疫情,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不是除了做好管理和防疫,还要考虑鸡体自身正气的提升呢,当然是。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象黄芪了、党参了、防风了、茯苓了等等,首先提升鸡体的脾肺之气,使卫气充足,抵抗力上升。这就是行动与战争爆发以前,构筑工事,抵敌外侵的策略。还有,比方说我们发现了鸡群的粪便有些不正常,或者是有应激情况出现了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一些如党参、白术、甘草等药物,补后天以养先天,从而使鸡体气血充足,生产性能提高。在对疾病的治疗上也是如此,比如鸡群出现了呼吸道症状,我们使用中药治疗,就需要分清寒热,选择辛温或辛凉的、归肺经的药物去组方治疗,诸如麻黄、荆芥、桂枝、薄荷、桑叶、菊花、连翘等等;出现了以消化系统疾患为主的疾病症状时,我们又可以选择一些归脾胃、大肠、小肠经的药物,如清热泻火的大黄、清热燥湿的黄连等都可以应用。成品药上可以根据病证的不同,而选用相应的方剂。这样,我们依证择方,依方择药,才能够真正体现中药的优异效果,也才能够使中兽医在养禽业中的前景真正得以实现。

神精刀 发表于 2012-1-13 18:46:23

王老师,是我们初学者的良师。

441787398 发表于 2012-1-13 18:47:33

:) 学习,精彩的文章,支持

mcm 发表于 2012-1-13 18:48:54

又见王老师的文章,真开心,很想看到王老师的更多文章

王日田 发表于 2012-1-13 19:09:40

不错的讲稿,提个小建议,做成课件比较更好一些,配上标题,思路更清晰。

1045022969 发表于 2012-1-13 19:12:39

谢谢王老师,希望老师多发表这样的文章。

幺立祥 发表于 2012-1-13 19:17:37

学习了,很受益谢谢分享

迎财神 发表于 2012-1-13 19:23:46

谢谢王老师,希望老师多发表这样的文章。

甜甜一笑 发表于 2012-1-13 20:14:20

谢谢王老师,希望老师多发表这样的文章

牧昌兽医门诊 发表于 2012-1-13 20:24:17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中兽医的最高境界!

张智慧 发表于 2012-1-13 22:21:51

王老师辛苦了。很精彩的讲解,谢谢

王留英 发表于 2012-1-13 22:56:20

谢谢以上朋友的回复。

山水田园牧人 发表于 2012-1-14 10:32:49

谢谢老师,为养殖业的兴旺发达您辛苦了。

优创 发表于 2012-1-14 11:58:34

回 11楼(王留英) 的帖子

王留英:谢谢以上朋友的回复。 (2012-01-13 22:56)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王老师请问清瘟败毒散与清瘟败毒饮是不是一样的药物?

gguoq 发表于 2012-1-14 14:29:43

中医是我国的精髓,作为兽医我们一定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兽医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讲课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