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精心饲养"万时鸡" 收入超扶贫目标
75岁老人精心饲养"万时鸡" 收入超扶贫目标2011-10-04 15:53来源: 羊城晚报
http://images.dayoo.com/guangzhou/attachement/jpg/site1/20111004/001372af6e580ff501ae48.jpg玉叔精心饲养“万时鸡”
基层实录
“国庆节啦,我家的第二批‘万时鸡’可以上市啦。”这些天,75岁的玉叔满是皱纹的脸上总是绽开着笑容。
他原是养“走地鸡”行家里手
前两天,记者来到广州从化城郊街城康村,玉叔的鸡场就隐在稻田、荔枝树掩映交错的阡陌之中,泥砖屋加围栏,鸡场虽然简陋,却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普通鸡场的那种异味。“要养好鸡,先学清扫。卫生很关键。早晚三次打扫,鸡苗、鸡群、出栏鸡都分开专栏和活动场地。为保证肉鸡质量,专门打下机井,抽取地下无污染水喂鸡。”玉叔滔滔不绝地说,“人民公社”时,他养的“走地鸡”就远近闻名,还有人专程从清远跑来买。不过那时怕“资本主义尾巴”,不敢也不能多养,后来年景好了、政策也鼓励,可玉叔也到了退休年龄,抱孙儿了。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玉叔的儿子因病去世,带着刚上小学的孙儿,家中一时陷入困境。玉叔除了脸上愁容不展,又增添了许多白发。
城康村支书张灿新说:“按政策标准,城康村目前还有23户48人被列入困难户的扶贫对象,这些困难户全都是因病因灾致贫的。玉叔就是其中一户”。
“每户一策”养出“万时鸡”
张灿新说,虽然城康村还不富裕,但村支部按省委脱贫方针,按“一村一策”的“双到”(责任到人、具体到户)方针,深入了解、详细规划,根据困难户的劳动能力和生活工作情况,千方百计制定了“每户一对策”帮助他们。玉叔的情况,就是村委结合各困难户实际情况,能种养的就发挥专长种养,能工作的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的一个典型。
玉叔原本就有丰富的养鸡经验,村里为其提供优质鸡苗,并为其联系收购渠道。玉叔的鸡苗养足一年多一点约一万小时,故称“万时鸡”,中秋节期间第一批已上市,鸡质上乘大受欢迎。
记者在玉叔的鸡场看到一块从化市扶贫“双到”工作“万时鸡”养殖定点的牌子,是从化市科信局、城康村委及经济合作社颁发的。村委表示,最近,城康村“每户一策”的脱贫对策得到从化市委的肯定,23户困难户全部都得到妥善的脱贫安排与技术培训,他们与玉叔一样喜上眉梢。
辛勤汗水换来“脱贫”的笑容
玉叔和家人的辛勤汗水终于换来了喜悦的笑容。
玉叔是去年接下鸡苗开始养殖的。寒潮到来,鸡苗舍要用电灯、棉被加温保温;酷暑时节,要洒水降温时,还得小心防治传染疾病。每天喂食、喂水、降温、防疫、清扫卫生,玉叔对200多只鸡苗精心侍弄,从早上6时忙到深夜11时,除吃饭睡觉和小休外,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每晚还三次起夜巡查。
玉叔的“万时鸡”的确肉质一流,无论炆蒸炖炸,品尝者无不交口称赞“有鸡味”。为此,玉叔向记者传授了一个绝招:驱狗赶鸡。玉叔每天牵着三只大黄狗撵着鸡群,“鸡飞狗走”,为的是保持鸡的活动量,这样的“走地鸡”,鸡肉的弹性、活性一流。不过,要想驾驭大黄狗得心应手,还有很多讲究,“走”得不够固然不成,若狗真的吃了鸡,或者鸡真的飞了,就“鸡飞蛋打”了。
玉叔屈指一算:扣除饲料、工具等等费用,肉鸡出货每只利润达八成多,今年他们家收入已超过了扶贫目标的“困难户年收入5000元”的标准。今年的脱贫目标达到啦,玉叔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开来。
羊城晚报记者 邝穗雄 摄影报道 拜托,别搞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帖子。 不是扶貧網站,帖子不要亂發。 这是楼主转发的,他也是好意,大家愿意看就看,不愿看就算了。。。。。。 前面两位在瞎操心 不喜欢不看就行了 好像自己很清高的样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