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54楼(茶伊) 的帖子
如果是土鸡品种的话,不要做什么前期引导,在鸡舍上做做文章吧,致少我们是这样的。我认识的土鸡有几个共同的特性:胆小,防犯心特强;行动敏捷,善飞翔。。。。有这些特性的鸡,白天下雨还会怕淋死吗?
说到规模,我说养殖土鸡要上规模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数量和N个人是不能成比的,有谁有胆量在一个场地上同时养个10万、20万的,场地又哪里找呢,今年我们大约能出栏20万,知道分多少个场吗? 你这么说 我很无语 土鸡这个特点谁不知道 前期引导是必然了引导过后就可以不问了 下再大的雨 都没事 楼主的贴子没有仔细研究,按说是不应当来说道的,可是又忍不住,想说点个人的短浅看法。
首先你说的是2011年的行情,这个好行情是很少见的,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好行情,你用这样的行情来做“利润”可行性的论证,有点不恰当;人为的提高了收益,降低了成本。
二、鸡苗,你在文中讲的应当是混合苗,1.5元一只混合苗,谁买给你?
三、煤和电费,0.3元/只,这样的成本可能在你们那儿行,到了北方可是不行呀,养那么多鸡,不可能都是在夏季育雏,气温低了就要用煤和电来换温度的,要用钱的。
四、损耗0.4元/只,这个数据你是从那里来的,是你从养殖4万只鸡中实践得出来的吗?
五、植被问题,4万只鸡要有多少亩地才能保证鸡觅食虫草和活动?你在文中讲到亩养200到250只,是不是太多了,这样的养殖密度是会寸草不生的,别说草叶和草籽了,就是草根也难以找到。
我养殖柴鸡四年了,没有见过今年这样的好行情,蛋和鸡的价格都在高位。确实不错,很开心:)弥补了成为历史的苦恼。 今天心情好,2元一个绿壳蛋卖了3600枚。想说说土鸡
土鸡: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当地长期饲养的地方鸡种
肉用型纯种土鸡;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桃源鸡、武定鸡、溧阳鸡、河田鸡、霞烟鸡、丝羽乌骨鸡、中国斗鸡
蛋肉兼用型纯种土鸡:浦东鸡、北京油鸡、萧山鸡、狼山鸡、鹿苑鸡、寿光鸡、大骨鸡、林甸鸡、边鸡、静原鸡、彭县黄鸡、峨眉黑鸡、固始鸡、茶花鸡、藏鸡、莱芜黑鸡、
蛋用型纯种土鸡:仙居鸡、白耳黄鸡、绿壳蛋鸡、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
鸡体中混有“洋鸡”血缘的品种叫仿土鸡。 领教啦.............
回 64楼(fmmmmhxscqy) 的帖子
可能是我文字组织的水平问题,让你误解了,不好意思,现重新说明一下:一 我说的是2011年7月份为核算期,也就是2011年7月份这一个月销售出去的成本收益数,是我们的实际数。当月的行情在这几年中当然是较高的,这对于业内人士都应当知道吧。
二 我们从选育、种鸡、孵化、养殖、销售全干了,不存在“1.5元一只混合苗,谁买给你?”
三 损耗是这个月销售的这几批鸡中,在饲养过程中死亡损失占销售数的比例,有一些误差:误差一:每天的登记数与实际损失数不完全相同,有没登记到的野外死亡数和饲养员遗漏数;误差二是出栏数不准确,每箱中不一定会完全相同,是抓鸡的问题。
四 关于煤电问题。煤是用在脱温窒的加温;电是照明和抽水用。七月份销售的鸡是三月份的苗,三月份已是春暖花开,用煤不是很多,我们最冷的是一月份,一月份用煤最多时一批鸡要用到2000元,三月份最多只不过一月份的半数。哦,忘了一点:我们一批鸡大约5000头左右,冷天少点,热天多点。
五 关于养殖密度问题。除与植被的好坏密切相关外,还与立地有关,丘陵山地可密些,平地要少些,我们全是丘陵山地,我们目前的密度还算过得去,鸡舍的空置很有帮助。但我们现在发现了,不同品种,活动范围有很大差别,我们随着品种的增加,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
六 关于鸡采食问题。吃饱长身体还是以全价料为主,放养好处在于活动(包括沙浴、嘻戏)、太阳光照、采食一些天然的微量元素,也包括青草、昆虫,但青草、昆虫绝不是很重要的,如冬天几乎没有什么昆虫和青草。
土鸡有比较强的活动能力是在50日龄以后,此时距上市也就是二个来月的时间,自鸡舍由近到远,一定长不出草来,如果不是有较高大的林木庶挡太阳光照,一旦空棚后,很快就长出草来了,并且长得很茂盛,近处比远处长得好。 回复以读,地域的不同,自然环境好坏有别,照你这样的养殖方式和数量确实是个挣钱的行业。祝贺你了 谢谢。望共同发展。
楼主的情况已经是形成了一定规模化和产业化,这个对于一般的养殖户而言是很长的一段路,当然也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发展目标,其实楼主 要谈出来的应该是发展过程,而不是目前的规模化运营模式,把你的发展历程说出来让大家借鉴和学习经验更加的可贵,养鸡人都不容易,所以能够让更多的养鸡人做大做强,何尝不是一种成就呢?竞争的问题其实无需顾虑,土鸡真的能够打造出和肉鸡一样的地位,那么市场潜力是相当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对生态绿色美味的不断追求,土鸡的市场会更加广阔,我观察到土鸡的市场为什么放不大的一个重要原由,就是没有形成产业链,因为普通消费者对土鸡难以识别,那么拥有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证质量,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土鸡产业化迫在眉睫的模式。个人浅谈,谢谢!! 楼主的现状是我追求的目标。。。
回 70楼(九曲岭) 的帖子
九曲岭: 楼主的情况已经是形成了一定规模化和产业化,这个对于一般的养殖户而言是很长的一段路,当然也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发展目标,其实楼主 要谈出来的应该是发展过程,而不是目前的规模化运营模式,把你的发展历程说出来让大家借鉴和学习经验更加的可贵,养鸡人 .. (2011-11-26 21:06)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其实我说的是7月份这一个月的养殖效益情况,并没有在说规模。当然后面有谈到一些规模的事,那是被网友问出来的。
你说的发展过程,当然可以说,但不是一二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可能篇幅会较大,同时我又认为对大多数养殖户来说不适用。如果朋友们真的有需求的话,可以说。
至于竞争的问题,我真没有顾虑。我还正在发展周边的养殖户来参与,以满足我们的货源,使我们目前二个小小的市场不断货(大约2天要货一车,一车2000--2500头),只要有足够的货源,就可以去开拓比较大的市场,只有那样才能做大做强。你说对吗?
学习当中。以后自己也写帖子。 楼主成本链控制的很是让人佩服,但是与市场对接的部分,以及定价方法及实际销售环节中的利润分配能不能详细指导大家一下?个人观点,卖比养更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