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是一种病源不明,主要侵袭肉雏鸡的传染病。临床感染以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突然出现死亡高峰(71%)且持续至少3天,同时出现低血糖为特征。
1.流行病学
本病初夏交界时易发,发病批次集中,分布广泛,病期为10—12天,发育良好的公鸡发病率最高,相同条件下约为母雏的3倍。10—12日龄开始发病,死亡高峰12—18日龄,4—8%的死亡(最高可达10%);持续2—3天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呈典型的死亡曲线。发病后易继发其他疫病,21日龄后继发ND,出现典型及非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停水、停料和其他应激时更易发生本病,因为应激可促进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素,又缺乏糖原。因此在应激时,极易形成低血糖。特别是控水、控料时易形成低血糖,夜睡比白天的死亡率高。
2.流行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发病后3—5小时死亡,病程长的在26小时内死亡。发育良好的鸡突然发病(尤其以早晨控水、控料时表现明显),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侧卧,走路摇摆,大声尖叫,头部震颤,瘫痪,昏迷等现象。早期伴有红色下痢,晚期常因排便不畅,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泄殖腔,部分病鸡未出明显的苍白下痢,但解剖时可见泄殖腔内滞留大量米汤样粪便。
3.病理剖检变化
初期发病时无明显病理变化,发病3—4天后剖检可见消化系统出血和坏死,肝脏肿大,弥漫有针尖大灰白坏死灶,肠道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胸腺萎缩,肠道淋巴结萎缩,肾脏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沉淀,血浆色泽变浅,变为白色。
4.诊断
目前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应用化学分析仪器测定血浆含量为准确的方法。感染严重的病鸡血液或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介于20—80mg/dl,正常的鸡血糖水平应为150mg/dl。
5.临床诊断依据
①10—20日龄健康鸡突然发病,头部震颤,共济失调和瘫痪,并出现尖峰死亡。
②肝脏有坏死灶。
③浅红色及白色下痢
④尖叫
6.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减少应激并及时加强糖原分解辅助手段,采用限制光照,补充葡萄糖及多维电解质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浅薄治疗方案,仅供参考:
①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②发现有低血糖病鸡时,每天饮水中加3%—5%的葡萄糖,每日饮水4—5小时,最好晚上饮。白天饮水中加入科恒杆特,配合使用电解多维,按照说明使用,连用3—4天。
③个别病重鸡单独饲养,每日灌服葡萄糖3—4次,配以抗病毒药及抗生素饮水 支持低血糖的观点
加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