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鸡病专业网论坛 返回首页

丑小鸭幻梦曲的个人空间 https://bbs.jbzyw.com/?934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鸡球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3

已有 164 次阅读2010-6-2 14:27 |个人分类:球虫症

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由艾美属的多种球虫引起。此病是通过球虫卵囊传播,鸡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幼鸡,特别是15--45日龄的鸡最易发生,暴发时常造成大批死亡。因而,做好鸡球虫病的防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鸡球虫病主要分为小肠球虫和盲肠球虫。

(一)症状
多见急性型症状。病鸡精神不振,闭目呆立,羽毛蓬松,双翅下垂,食欲不振,喜多喝水,先便秘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在一起。以后双翅轻瘫,走路失调,嗉囊充满液体,拒食,粪便由水样带血到血粪,粘膜和冠呈苍白,消瘦。大多数病雏在发病6至10天内死亡。4个月以上鸡多为慢性型,病势较轻,发展缓慢,逐渐消瘦,足和翅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死亡很少。部分鸡因出血严重致使肌肉,鸡冠苍白,鸡爪干瘪。

(二)剖检变化
1.小肠球虫的剖检症状:
1.1 小肠段肠腔扩大松软,无弹性,外观苍白,易断裂,剖开肠腔见未消化的饲料,肠粘膜脱落,肠壁变薄,有梯状出血横纹,多发生于10-20日龄。
1.2.小肠段肠腔变细,并有粗细不均的螺纹,剖开肠壁增厚外翻,内容物呈桔红色,并混有浆性粘液,多发于20-30日龄。
1.3.十二指肠及空肠变粗,外观肠壁有米粒大小出血斑及出血点,剖开肠管内容物恶臭,肠内壁有大量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多发于30-40日龄。
1.4.十二指肠异常粗大,肠外壁布满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剖开肠壁增厚至原来的3-5倍,内壁有大量出血点、血块,有时可见新鲜血液、血丝,肠内容物呈红褐色胶冻样,此种情况多见于小公鸡或蛋鸡,多发于60-80日龄。
2.盲肠球虫症状:
两侧盲肠肿大至原来的2-3倍,外观呈黑褐色,外壁布满白色坏死点,剖开后肠腔内有紫黑色或鲜红色血液,肠壁布满大量出血点,多发于20-40日龄。
(三)诊断
对发病鸡,如有上述临床表现及病理剖解变化和检验结果(一般不需实验室诊断),即可确诊为鸡球虫病。
实验室检查:取发病鸡少量粪便放于载玻片上,加甘油和水等量液1--2滴混合均匀,加盖玻片镜检,可见球虫卵囊。刮取病变肠段粘膜、肠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加1-2滴生理盐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到大量的圆形的球虫裂殖体和月芽形的裂殖子及球虫卵囊。

(四)防治

    1.搞好鸡舍卫生,保持鸡舍干燥。因为球虫主要是以粪便为媒介传播,所以能及时清除积粪。
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2.药物防制。治疗球虫病的药物较多(磺胺类药物、安普罗林、喹诺酮类等),球虫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应轮换或配合用药。其中磺胺氯吡嗪钠饮水或拌料最佳,并配合K3粉饮水或拌料效果更好,同时应注意应用通肾药物辅助。

四: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一般与其它疾病并发或者继发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一)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症状,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多数鸡呼吸困难,精神委顿,缩脖闭目,羽毛松乱,排稀粪,呈灰白色、黄绿色,有的病鸡眼睑肿胀。部分病鸡有摇头、弯颈等神经症状。
  (1)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推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死亡不见明显高峰。
  (2)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见,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

(二)剖检变化
多数剖检鸡只可见气囊增厚、混浊,呈黄白色。心包膜增厚,心包表面及心包液中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表面有淡黄色纤维蛋白膜附着;腹腔内有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黏连。(俗称包心包肝,气囊增厚)有的鸡只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内有纤维蛋白凝块,肾肿大,有不同程度尿酸盐沉积。

(三)诊断

根据鸡的发病日龄,结合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基层一般不需实验室进行细菌学的确诊。
实验室检查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鸡胸腔和腹腔内渗出物及肝脏接种到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后,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画线分离培养,获红色菌落,并进一步纯培养。
染色镜检 取纯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生化试验 将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培养管中,结果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
药敏试验 取纯培养物进行药敏试验,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氟哌酸、红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氧氟沙星不敏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呋、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壮观霉素。  

(四)防治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近年来在防治本病过程中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几乎没有治疗作用。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条件允许可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可收到满意效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6-15 05:55 , Processed in 0.055266 second(s), 19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