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4-5-10 13:30:00

【分享】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



亮点介绍

2024年3期,《中国兽医杂志》发表题为《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的研究论文。本研究调查了我国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分析了禽呼肠孤病毒在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揭示了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与病毒传播的重要关联,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的策略提供了参考。

1、研究背景

禽呼肠孤病毒(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基因组为线性双股RNA,可分为10个基因节段,至少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4种非结构蛋白。ARV感染会影响宿主胃肠道功能,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和腹泻等;ARV还能导致宿主关节疾病,表现为病毒性关节炎和跛行等;此外,ARV感染家禽后会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增加宿主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导致家禽死淘率升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和产蛋量下降,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ARV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该病毒在我国的流行过程中毒力不断增强,毒株基因型日趋复杂。

2、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并没有治疗禽类感染ARV的有效药物,且传统疫苗可能无法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降低ARV感染率、减少病鸡死淘率的重要措施。本试验从我国9个不同省市采集蛋鸡血清样本共968份,结合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目前我国产蛋鸡群中ARV的血清流行率,寻找蛋鸡感染ARV的风险因素,以期丰富我国产蛋鸡群中ARV的流行病学数据,并为我国养禽业制定ARV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依据。

3、研究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3月,对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和重庆9个省市的45个蛋鸡养殖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养殖场厂址、鸡群类型、养殖模式、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蛋鸡是否出现ARV感染症状、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日龄和是否接种过ARV疫苗等信息;由各养殖场随机选择20~35只蛋鸡采集血液,制备血清,通过ELISA检测ARV特异性抗体;使用SPSS 26软件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根据P值(P-value)和比值比(OR)判断所分析的风险因素与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之间的显著性和关联程度。

4、研究结果

(1)ARV感染情况

在收集的968份血清样本中,有80份样本采自接种过ARV疫苗的鸡群,经ELISA检测均为阳性;其余888份样本采自未接种过ARV疫苗的鸡群,经ELISA检测有783份为阳性,阳性率为88.18%;样品总阳性率为89.15%(863/968)。各采样鸡群的ARV感染率介于10%~100%(表1)。

在采集的所有血清样本中,有264份样本采自出现ARV感染症状的蛋鸡,其中80份样本采自接种过ARV疫苗的蛋鸡,经ELISA检测均为阳性;其余704份样本采自没有出现ARV感染症状的蛋鸡(同时未接种过ARV疫苗),经ELISA检测有599份为阳性,阳性率为85.09%。

表1 采样蛋鸡群ELISA检测结果


(2)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下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区域性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或不同日龄、不同批次混养饲养模式下的蛋鸡,且存在较强关联(P < 0.05, 0.1 < OR < 0.3);生物安全防控严格的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5万只以上)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低于生物安全防控存在不足的小型养殖场(2万~5万只)的蛋鸡,且存在较强关联(P < 0.05, 0.1 < OR < 0.3);员工不注意对鸡舍消毒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显著高于员工对鸡舍具有较强或一般消毒意识的养殖场饲养的蛋鸡,且存在中等程度关联(P < 0.05, 1.5 < OR < 3.0)。

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饲养模式是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P<0.05)。

5、讨论

饲养模式是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的风险因素。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保障了同一栋鸡舍或同一个养殖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入同批同日龄的蛋鸡,在出栏时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将场内的蛋鸡全部出场,这时整栋鸡舍或养殖场没有蛋鸡存在,可以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打扫消毒,降低饮水、饲料和栋舍墙壁表面等环境中的病毒含量,因此相较于不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的养殖场鸡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的养殖场鸡群出现ARV感染症状的概率较低。

不同养殖场规模下的生物安全防控差异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差异与蛋鸡出现ARV感染症状有关。小型养殖场受到资金、人员和场地规模等多因素限制,导致无法给鸡群提供与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等同的良好的环境管理条件,造成病毒感染率上升;当员工具有较强的鸡舍消毒意识时,可有效降低环境中的病毒含量,减少蛋鸡接触环境中ARV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本试验结果显示,饲养模式、养殖场规模和员工对鸡舍的消毒意识与产蛋鸡群出现ARV感染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在ARV的防控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三方面。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郑好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王永强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兽医流行病学和家禽免疫抑制病的致病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行业专项,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共同)或通信作者发表于PLoS Pathogens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mmunobiology、 J Virology和J Biological Chemistry等期刊,现为Veterinary Microbiology和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以及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和《中国兽医杂志》编委。

论文信息:
郑好,杨霞,张素,等.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中国兽医杂志,2024,60(3):1-8.
Zheng H, Yang X, Zhang S, et al. Sero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avian reovirus in layer chicken flocks in some areas of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24, 60(3): 1-8.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牧鱼郎 发表于 2024-5-10 15:46:22

这个玩意对蛋鸡的影响不是太大,临床上基本上还没有被注意到,不像水禽上面,造成的危害那么严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禽呼肠孤病毒在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中的血清流行率和风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