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2-5-25 14:09:09

鸡吸血虫病-蛋鸡前殖吸虫病临床症状及治疗建议

蛋鸡前殖吸虫病,又称蛋蛭病,是由于前殖吸虫寄生于蛋鸡的输卵管(子宫部)、直肠、泄殖腔、法氏囊等处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输卵管炎、产蛋下降、软壳蛋和破壳蛋明显增加为特征,是影响鸡场产蛋数量和蛋壳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该病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辽宁等地呈现较高的发病率,给蛋鸡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蛋鸡产蛋爬坡期产蛋紊乱,产蛋率无法达到 90% 以上 ;或者达到产蛋高峰的鸡感染后,产蛋迅速下降,再也达不到产蛋高峰 ;同时软壳蛋和破壳蛋明显增加,给感染蛋鸡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鸡发病情况

蛋鸡在 150-220 日龄期间,产蛋率停留在 60%-85%左右,且不再上升。同时,蛋鸡所产软壳蛋(见图 1)、薄壳蛋(见图 2)明显增加,且易破碎,甚至出现畸形蛋(见图 3)。







大群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几乎没有变化。有的鸡群在产蛋高峰期后感染,除了出现上述表现外,产蛋率下降 10%-20%。发病鸡食欲略减、饮欲增强、体况略差、泄殖腔及腹部有羽毛脱落。有的病鸡腹部膨大,触之有“痛感”;有的病鸡从泄殖腔排出白灰色粪便,泄殖腔潮红突出,死亡率很低。

2病鸡病理剖检变化

病死鸡剖检时可见输卵管外观发育正常,剪开输卵管,子宫部黏膜有大量芝麻粒大小的灰白色颗粒和出血斑点(见图 4)。白色颗粒和出血斑点处可挑出虫体(见图 5),形状扁平、略硬(用剪刀碾压后易碎,碎后的虫体可变色)、呈白色或棕红,长约 3-9 mm、宽约 1-5 mm、头部有 2 个吸盘,虫体靠其吸附固着生活。病鸡发育卵泡的数量偏少,达不到 6 个(见图 6)。有的病鸡输卵管子宫部还伴有炎性渗出物,或有破碎的蛋壳、蛋白等。




本照片提供-赵君和

输卵管发育大体正常,输卵管子宫部位有或多或少的梨形、淡黄色至乳白色的虫体。虫体又似大一点的芝麻粒,密密麻麻镶嵌在子宫部黏膜内不易剥落,形如煮熟的嫩玉米,留在棒子上的胚乳,个别子宫有出血点。



图 5病鸡输卵管子宫部黏膜见白色颗粒和出血斑点处的虫体



一些病鸡见输卵管黏膜增厚、充血,输卵管内有炎性渗出物。有些病例继发卵泡变性、腹膜炎和泄殖腔炎。

3诊断

3.1虫体镜检

虫体镜检见有完整的生物学结构,对其进行透明处理后,内部器官清晰可见,有口吸盘、咽及食道(见图 7、图 8)。


图 7前殖吸虫虫体的镜检结果(透明,10×)



图 8前殖吸虫虫体在显微镜镜下的结构(透明,100×)

3.2虫体病理组织学镜检

将虫体放到福尔马林中固定,做成石蜡块并进行 HE染色,镜检见其有完整的外观结构和内部的细胞器(见图 9)。


4治疗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治疗。丙硫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20 mg,拌料或 1 次口服 ;或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30 mg,拌料或1次口服。驱虫后的鸡粪每天应及时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维生素A等添加剂修复受损的子宫粘膜

5体会与建议

5.1驱虫效果

根据鸡群的感染情况,使用丙硫苯咪唑(1-3 次)可有效驱除寄生虫(见图 10)。但驱虫后的输卵管子宫部的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等(见图 11)。吡喹酮(50~60mg/kg体重) 等药物的驱虫效果不佳。该病易继发一些细菌的上行性感染,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并做好细菌感染源头的控制。





5.2病鸡生产性能

驱虫后鸡群(150 日龄以上)的产蛋率没有明显变化。经过 1-2 个月后仍未见起色,该寄生虫的寄生是否抑制了卵泡的发育或者其产生的某种物质负反馈于卵泡的发育需进一步探讨。蛋鸡所产的软壳蛋、薄壳蛋的比例下降,可能是该寄生虫寄生时损伤蛋壳腺的结果。

5.3鉴别诊断

该病出现的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薄壳蛋等情况与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某些细菌性输卵管炎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往往会出现输卵管的发育不良、积液等,采取相应措施后产蛋率可恢复。

细菌性输卵管炎在控制源头感染的前提下,使用敏感抗生素会使病情很快改善。

5.4建议

该病在野生禽之间的流行常构成自然疫源,带虫鸡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已有研究指出,该病与蜻蜓出现的季节相一致,5-6 月份蜻蜓的幼虫在水旁聚集,爬到水草上变为成虫,鸡捕食后感染。

对于散养鸡:在蜻蜓出现季节,应避免在清晨或傍晚及阴雨天后到池塘、水田处饲放鸡群,防止鸡捕食蜻蜓及幼虫而感染。

对于笼养鸡:

①饮水采用池塘水,应在水塘中加入硫酸铜,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切断前殖吸虫的发育环,阻断其生活史 ;

②加强饲养管理,在鸡舍的进出(风)口装上窗纱、纱门,防止昆虫(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等)飞入鸡舍散布病原体 ;

③加强鸡舍四周排水设施的定期清理、消毒,消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④预防性驱虫,根据发病季节(尤其是梅雨季节)有计划地在鸡群 95 日龄、115 日龄、135 日龄进行 3 次预防性驱虫,之后每月 1 次,及早消除该病发生的隐患,直至产蛋高峰出现。若产蛋高峰期的鸡出现产蛋下降、产软壳蛋、薄壳蛋等情况,应及早驱虫,减少损失。驱虫后的鸡粪每天应及时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6结论

梅雨季节蛋鸡前殖吸虫病的临床案例呈现暴发的趋势,对蛋鸡产蛋和蛋壳质量影响巨大,蛋鸡养殖者应正确认识及了解该病,并进行预防性驱虫工作,最大程度减少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来源:鸡保姆,作者:王秋生 张勇 吕英军 孙卫东

miaochunyu 发表于 2022-5-25 18:37:00

{:11_326:}{:11_326:}{:11_326:}谢谢分享!

张子刚 发表于 2022-5-25 20:57:17

干货系列,实践缘于真炽!!!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2-5-26 09:55:10

如果是一个基层兽医发布一篇短小疑似病例的文章还问题不大。这么长篇大论的还用实验室去佐证,非常容易使养殖户和基层兽医误入歧途。我只想问一点。前殖吸虫只能侵害150日龄之前的鸡鸣?200日龄以后怎么就看不到了?再问一点,既然是虫,一例活体也看不到,都是僵尸,僵尸是怎么繁殖的。?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2-5-26 10:02:47

不排除在类似症状的鸡群能罕见的检测到前殖吸虫。但是,普天盖地的扩大影响面,把1说成百,又不能自圆其说,已经给大量的基层兽医灌述的根深蒂固。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2-5-26 11:06:45

当然,我们看问题不能非左即右,也不是说前殖吸虫这个病完全没有,是把它过于扩大化了。注意鉴别诊断。前殖吸虫对产蛋率没那么大影响力。

绿壳鹊山茶花 发表于 2022-6-3 16:42:49

我们养殖青脚麻种鸡,一直没有看到过

可兽医 发表于 2022-6-3 17:24:10

绿壳鹊山茶花 发表于 2022-6-3 16:42
我们养殖青脚麻种鸡,一直没有看到过

多数兽医也没见过这个病,很少见的一种病

杨明锋 发表于 2022-6-20 12:22:25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2-5-26 11:06
当然,我们看问题不能非左即右,也不是说前殖吸虫这个病完全没有,是把它过于扩大化了。注意鉴别诊断。前殖 ...

论述也可以,不能把前置吸虫做为育成鸡产蛋率上不到高峰的主要原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吸血虫病-蛋鸡前殖吸虫病临床症状及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