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风 发表于 2014-10-6 21:53:58


感谢通航老师的实战技能分享,希望能看到用药以后的效果!!

一介匹夫 发表于 2014-10-7 08:57:35

老师的帖子真不错但我有些问题我的鸡   每批一万只 有海兰褐和罗曼粉 育雏育成一样管理 每次开产蛋率上升时 红鸡就有这种现象 (精神痿靡 歪头 不吃料 后期消瘦死亡)白鸡没有死淘,没有季节性 任何季节开产都发生已经三批了

乐者如水 发表于 2014-10-7 11:15:45

如此清晰的病例,如同自己在解剖一样,但判断疾病的方法就不敢苟同了。首先一个病要先找到特征性症状,很多病都可以有充血或出血现象,所以充血、出血现象不是特征性症状,而病例中出现的憋蛋现象不是很多病都会出现的,显然憋蛋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有此特征症状的病又有哪些呢,到目前为止,临床出现憋蛋的病绝大多数是疲劳类病(好多人对刚产蛋的鸡出现这种症状叫新母鸡病),反过来蛋鸡疲劳症也或说新母鸡病会出现上述其他病症吗,回答是会的,对于急性死亡的疲劳症或叫新母鸡病,死亡之前会张口喘,死亡之后肠道会出现充血或微出血,急性死亡后盲肠扁桃体也会有肿胀,肛门周边有白色石灰渣样物质。发病时间长或处于慢性的鸡也会出现精神不好,采食量下降等症状。再反过去,鸡病毒性流行性感冒能出现憋蛋现象吗。最后给予提醒,疲劳症或叫新母鸡病发生后会引起鸡的一过性免疫疲劳或无力,甚至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如果不正确处理,时间久了以后就有可能出现鸡的产蛋率不高,并有可能出现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病症。说以上供楼主参考。

bjwbs6210096 发表于 2014-10-8 00:15:16

新母鸡病是一些庸人杜撰的疾病!

bjwbs6210096 发表于 2014-10-8 00:15:16

新母鸡病是一些庸人杜撰的疾病!

潇湘雨竹 发表于 2014-10-8 16:52:30

李贺东 发表于 2014-10-6 08:33
商榷:从描述鸡群状态看,与开产应激关系很大,解剖症状以消化道出血为主,但出血状态与病毒病有所区别,不 ...

高水平的血钙会导致胰管钙化和促进胰蛋白酶原转化为胰蛋白酶。

潇湘雨竹 发表于 2014-10-8 16:55:12

潇湘雨竹 发表于 2014-10-8 16:52
高水平的血钙会导致胰管钙化和促进胰蛋白酶原转化为胰蛋白酶。

从图片上看腹腔脏器血管充血严重,不排除胰腺出血有此造成。

六月白雪 发表于 2014-10-9 07:52:27

如果能说明用药后效果怎样就好了。

单氏养鸡 发表于 2014-10-9 11:16:15

难道蛋鸡病又来了

古文胜 发表于 2014-10-9 20:47:34

起初有部分鸡采食不佳(集中一笼 / 或半笼有剩料 / 采食不完),同时有个别鸡精神萎靡不振、憋蛋,不认为是新母鸡病

奋斗不息 发表于 2014-10-10 16:06:27

综合上述疑似为:‘鸡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不是就是禽流感呀????????

王争光 发表于 2014-10-10 21:41:30

新母鸡病。初产母鸡猝死,母鸡在开产时候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产蛋率从5%上升到95%;并且此时鸡的体重需要从开产时候的1.4公斤增长到约2.0公斤,在这期间机体需要大量的钙来促进碳酸钙的形成。如果产蛋鸡群,在开产后一个月内,不能够从日粮中获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3,那么,机体内碳酸钙就会随时出现缺乏。最终导致缺钙引起猝死。
开产应激诱发、、、温和型流感非典型新城疫已成为威胁当今养禽业的重要元凶,尤其在秋冬季节更是两者肆虐的时期。随着疫苗的普遍使用,在临床中典型病例已很难见到,但温和型流感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却逐渐增多。处置大连三义的(仪新)500只鸡一代饮一次。第二天上午生泰尔天然康加头孢加芪黄素,下午5倍量鱼肝油维C连用5天。

康宁兽药 发表于 2014-10-12 15:26:48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yikang 发表于 2014-10-12 17:17:19

在鸡病的诊断中,我们往往是对号入座,这是临诊基础阶段。鸡病是鸡群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被某一、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出现的不正常状态,而且对生产指标造成影响,需要最短的时间解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必要实验室的介入,本病如对鸡群做HI实验诊断的更清晰一些,ELISA就不用了,总之鸡病诊断越准确,用药的成本越低、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越快。

bjwbs6210096 发表于 2014-10-13 18:57:18

yikang 发表于 2014-10-12 17:17
在鸡病的诊断中,我们往往是对号入座,这是临诊基础阶段。鸡病是鸡群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被某一、某些因素的 ...

:victory: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探讨